戏曲人才,通俗地讲就是指戏曲演职人员,现实中很多人错误地认为戏曲人才就是演员,这是极其狭隘的。戏曲人才不仅仅包括戏曲导演和演员、乐队、舞美、灯光等,这里面更应该包括编剧人才,编剧是最重要的人才,如果没有编剧,剧本谁来创作?如果没有编剧,犹如无源之水!
近年来,由于戏曲行业不景气,也对编剧人才缺乏了吸引力,导致一部分编剧人才流失,或者说有这样能力的人才不愿意来,是一个原因,还有就是这个职业待遇不高,并且由于剧团走向市场化,经营压力大,使得各个剧团为了节省开支,就不养编剧了,这也是一个原因,所以,就形成了“宁愿花代价去外边请人编(而且有些是瞎编),也不重视自己养”的局面,成为当前戏曲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上述问题如何解决?人才从哪里来?培养,加快培养。人,从哪里来?长远考虑,当然是从学校来,一是大学中文系毕业的大学生、研究生、二是戏剧学院创编专业毕业的专门人才,三是从本地招聘具有创作能力和熟悉、喜欢戏曲的人才,这种人才大有人在。还要注重业余人才,这样的也大有人在,要大力支持业余作者,需要用心、特别是要用诚心去物色,去发现,去挖掘。
作为一名戏曲编剧,一要有较高的文学根底和创作能力,二要掌握戏曲剧本写作的方法和技巧,三要熟悉舞台,熟悉剧种、熟悉剧团和演员情况。各个剧团要提出需求,提出计划,文化部门要研究决策,增加编制,列入戏曲发展与振兴的重要议题,切实解决。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那么上党戏曲的发展与振兴就将是一句空话,并会成为“瘸子走路-埋怨路不平”的笑话!
当下,晋城,上党戏剧院能搞创作的人才好像只有一个,新分配的大学生正在努力学习,能否担负起创作戏曲剧本的重任,还是个问题。
很切中当下的时弊,戏曲界如果想发扬光大戏曲,吃老底是不行的,天天嘴上喊的说要发扬光大,一边又不愿意投入培养编剧以及创新剧本的成本,自相矛盾的同时,还是十多年前的老戏演了又演!很讽刺吧..............
一、问:为什么有些人不想演新戏,只想演老戏?答:因为,老戏演多了拿手或者说
得心应手呀!
二、问:为什么一谈到创新剧目就如芒刺在背?答:在同一起跑线上,别人超了我怎
么办?脸往哪儿搁?
唉!说一千道一万,还是名利思想在作怪!
各位:请少一点自我,多一份责任!我们的上党戏曲才会蓬勃发展。
当下,晋城,上党戏剧院能搞创作的人才好像只有一个,新分配的大学生正在努力学习,能否担负起创作戏曲剧本的重任,还是个问题。
不知是那个,是程燕广还是霍霍?
花钱去请“专家”胡乱改编那些脍炙人口的好剧目,没有多少人称道,没有多少人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