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有改的道理,下乡演出80%观众不是太喜欢二黄,所以才改。我曾经在影剧院看二黄后有的观众说:听着不像上党梆子呀?
呵呵,没看过梆子版的。各有各的味吧,两个我都支持!
前天晚上,一人夜奔到东田石专门看了看梆子版的《逼上梁山》,个别地方唱腔设计不太好,整体还不错,特别是鲁智深的花脸腔很过瘾。上党梆子唱腔一直是服务于七字、十字这样的规整句,一下子有了长短句还真不好下手。欣喜的是李岩的后半场很精彩,现在嗓子比以前开了,加之武戏表演,十分吃功夫。二黄版一人可以唱完全场,梆子太费劲,只能唱半场,如果全场就更好了,慢慢成长吧!其实,不管是梆子还是二黄,只要唱好了、演好了,都是好戏,这个戏经过李少春大师的打磨本身就是经典。希望鸣凤团不要排了梆子,就把二黄丢了,准备两个版本可以同时演嘛,毕竟二黄是特色,比起梆子更珍稀。
这次的上党二簧{逼上梁山}。也不知道是唱腔设计有问题,还是怎么,李岩的唱腔非常吃力,对今后嗓子的保护有好大的影响,观众听起来也感到不舒服。这次改动可能有这方面的原因吧。
唱腔设计还是要保持自己的特色,这次去央视录制《一鸣惊人》,有非常强烈的感受。咱们的传统戏《探母》片段,赢得现场观众雷鸣般的掌声!
人家其它地方的观众,凭什么看你?当然要看你剧种的特色,否则直接看京剧得了。
上党戏要发展,还是要自己的东西,要继承自己传统的东西,创作自己独到的东西。
七十年代的逼上梁山,七十年代末期鸣凤团就已经唱过梆子逼上梁山了,当时是李小友老师主演的林冲,演的相当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