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上党戏曲论坛 http://bbs.www.sdxq.cn

上党戏曲网|上党梆子|落子|鼓书
共5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原创]戏曲的生存发展首先要抓住“主要矛盾”

1楼
程燕广 发表于:2014/9/18 18:28:38
  没有年轻观众的产生,戏曲的未来就很昏暗。
  我觉得,戏曲当前的衰落,除了万事万物都有的、概莫能外的“生老病死”客观自然规律外,在主观上还表现在以下两方面:妄自菲薄和狂妄自大。戏曲不能妄自菲薄,更不能狂妄自大。两种情况都对戏曲发展有负面的影响,但我个人认为,目前后一种表现对戏曲发展的束缚更大。
  戏曲动不动就搬出“祖宗”来说事,以“非遗”自傲,拒绝众多仁人志士创新和发展的实践。殊不知,世易时移,变法宜矣。不是过去的所有东西、所有传统(包括一些确实有艺术价值的好东西),都适应时代的需要。有些东西,即使舍不得,也终将在万般遗憾中被埋入历史。楚辞好不好,汉赋好不好,唐诗好不好,宋词好不好?唐宋百戏、元杂剧……更近点的,想想咱们上党梆子中的罗罗戏、卷卷戏,甚至上党昆曲?它们好不好,曾经兴盛过没有?任何事物被历史淘汰,除极特殊的事例外,都是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了,与时代脱节了,与时代的审美情趣疏远了。
  祖宗还曾在龟甲、兽骨上写字,还曾拿着小木棍儿算数,还曾钻木取火……这些都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伟大创造,在历史上都有辉煌的一页,我们永远都不会忘记。我们应该继承?我们应该抵制用纸,抵制用计算器,抵制用打火机? 显然不是。
  继承,是为了发展。发展才是最终的目的。继承不是目的,我们不能为了继承而继承。当然,我决不是说反对继承。而是认为现在对继承的呼声太多太大太重,对创新的批判太多太大太重。现在戏曲的衰落,决不是创新造成的!反而是创新在推迟着戏曲的衰落!
  我说如今全国的戏曲之所以一片衰落,很在于戏曲狂妄自大,拒绝和排斥革新,一直没有想过放下身段,去考虑一下年轻人的审美情趣和爱好,也从来没有真正想过吸引年轻人来看。
  《开心麻花》是业余演员办起来的,为什么会异军突起,在话剧界最火?湖南台为什么在省级台里收视率第一,常对央视造成危险?他们有俗的一面,但我们要看到他们正面的东西,那就是——他们真正以观众为中心,把观众当成真正的上帝,所以才赢得了观众,赢得了比其他电视台更多更大的生存和发展机会。
  我觉得,现在戏曲界最应关心的问题,不应该是成天争执唱腔正宗不正宗,也不是应该是改革的步子大不大而是应该优先考虑如何把年轻观众吸引过来的问题。再正宗,到年轻人这里成了断层,最终也只有灭亡的命运。我们追求的应该是戏曲的生存和发展,而不让它抱着一块“正宗”“传统”的灵牌死去。
  当初佛教初入中国之时,中国人排斥它。佛教界就拐了弯子,宣传说他们佛教其实就是道教,二者其实是一回事。并捏造了一个事实:当年老子西出函谷关,不知所终,实际是跑到印度去了。然后在印度传了道教,但印度人的语言中把老子的这种教叫作佛教。这就是后成著名的“老子化胡说”的源起。
  如此一来,中国人就没了排外心理,坦然接受了。
  任何事物的兴盛和衰落,都不只会是一方面的原因。这些原因中,有主有次,有轻有重。但事实上,我们必须面对一个现实:我们没有能力同时对每种原因都进行修正。当今的戏曲,要想振兴,必须在诸多矛盾中,抓住最主要的矛盾,来由主到次、由点到面逐一展开突破。
  什么是戏曲发展最主要的矛盾?我觉得就是没有观众,确切说是引不来年轻观众、扩大不了观众队伍、观众年龄层次青黄不接的问题。
  新观众的培养,和是不是最传统的唱腔有关系吗?显然没有。对新观众来说,你不管怎么唱,无论是传统唱腔,还是改革唱腔,对他来说都是全新的。好听,他可能多听一会儿;不好听,立马走人。
  中国戏曲总体上比较“正”,在当前的泛娱乐化时代,明显处于弱势。要改变这种状况,我觉得其中一个手段就是要在戏曲中增加情趣,要能产生现场效果,能调动观众的情绪。而不能自以为是,明明败落不堪,还高高在上,装腔作势,打着“国粹”“省粹”“市粹”的名义,保守在原地,不融入时代审美,不反映现实生活,不与当代人产生共鸣。所以我认为,戏曲发展最大的障碍,是“自大”,是心中无观众,不愿为了观众而进行应有的改变。说穿了,还是“卖方市场的思维”,殊不知中国早已转入了“买方市场”,“卖方”必须揣摩“买方”的喜好。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回头说佛教早期挂着道教的名义的问题。当佛教立足已稳,被国人广泛接受时,佛教又开始改革,改什么革?改回原始教义上去,不愿与道教“同质化”。也就是说,开始脱扯掉道教的幌子,公开说它们其实根本就是另外一种宗教。
  反正忠实的信徒已经那么多了,都“南朝四百八十寺”了,都远在道教人数之上成千上万倍了,根基稳了,还有什么好怕的。据说现在全国入籍的佛教徒有10万,而道教徒只有2000多。而实际上,算上在家修行的丛林居士,佛道的人数差别更为巨大。
  佛教第一次“去佛近道”的改革,解决了“站稳脚跟,培养信众”的问题,重点解决“生存和发展”问题。第二次“去道还佛”改革,解决了“回归正统”的问题。多么地胸怀宽广、不拘一格呀!
  我觉得,佛教的发展之路,中国戏曲应该借鉴。上党戏曲同样应该借鉴。


==========================================================================
特别注解:

  这篇文章中,我仅仅在努力讲主次矛盾的问题,是一个大而论之的问题,是从宏观角度论述。不从宏观上动手着眼,任何微观上的缝补对戏曲的复兴、对年轻观众的培养都意义不大。我们不注重年轻观众的审美,不考虑他们的喜好,观众怎么会来看戏,怎么会爱上戏呢?
  关于其它一切继承与改革的具体问题,比如唱腔改不改、如何改,声光电技术使用不使用,蒙太奇手法借用不借用等,不是我想讨论的话题。在这些具体问题上,我也没有表达任何个人观点。
  因为我总觉得,不解决戏曲生存发展的主要矛盾,只在技术层面讨论唱腔、舞美、灯光等问题,就如同一个人发高烧,不给他对症吃药,而是用电扇猛吹着他降温。暂时性看来,或许能降下体温,但病依然存在……不是长远之计,也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9-19 16:12:30编辑过]
2楼
悠悠度日 发表于:2014/9/18 18:38:19
认真学习一遍.
3楼
猫眼看戏 发表于:2014/9/19 12:43:32
        硬件可以紧跟时代步伐尝试改革,但是要改唱腔还是谨慎为好!如果失去地方戏的特色就没有意义了!
4楼
晋水中鱼 发表于:2014/9/19 21:02:49
楼主说的很有道理,在日趋市场化的今天,不牢牢抓住观众,尤其年轻观众,戏曲的发展将更为艰难。
5楼
龙儿 发表于:2014/9/19 23:38:35
本人非常赞成程老师的观点。长期以来,上党戏是保守还是改革一直是人们喋喋不休的话题,且有愈争愈烈之势。其实双方在激烈辩论的同时都忽略了观众,或者说没有直接顾及到全体观众。观众按年龄段可以分为老、中、青三部分,而现在青年观众缺乏是严重的不争的事实。怎样把青年观众吸引过来,这才是当务之急。戏曲没了观众如少水鱼,还生存个什么?你再保守得好或者再改革得好,还有什么意义?我认为眼下最重要的是把思想一致集中统一到一切以广大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服务为重心的思想上来,牢牢坚持‘’继承传统,立足当代,勇于创新,面向未来‘的’原则,按照‘’传统与创新两条腿走路‘’的方针(注:这里所说的传统和创新不是绝对的,而是以各自侧重点不同而论),这是一个艰巨而长期的任务,关系到上党戏曲能否薪火相传。需要全体戏曲工作者‘’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勇挑重担,不辱使命。作为戏迷要冷静理智,正确对待传统、改革,不妄自菲薄,也不高傲自大。(特别说明,本人不支持为了迎合观众而迎合观众)。
共5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 2009 - 2021 上党戏曲论坛 晋ICP备15004613号 晋公网安备 14050002000301号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3.0
Processed in .06250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