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普通话或者京白,将会成为对地方戏的另一大硬伤!
是什么戏呀,就应当道什么地方的约定“标准”白。最近在安阳、郑州分别看过一次河南省豫剧院青年团的精彩演出,剧团尽管组建时间不长,但是这些年轻演员很优秀,演出很给力,剧目也绝对没说的,唱腔是豫剧的一流水平,文武生旦净丑,个个响当当地。为成立这个剧团,河南省是用了心的,不少演员还经过央视的“一战成功”等节目以及规范的层层选拔,并且通过各种平台给这些大学生历练、打磨。这些年轻演员多数都是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首届本科班,表演技艺能力与知识层次,那是没有说的,可是美中不足的是,几乎所有人的道白却是京白或普通话,总觉得唱、念风格不一致。其实,这豫剧呢,就是用河南话、河南腔说出来、道白出来才另人倍儿爽,也才是豫剧,不然就别扭了。关于这个争论,据说也是很强烈,绝大多数人都认为还是用方言(地方特色及符合唱腔特点的标准道白)好,当时看演出注意到,也是引起不少现场看戏的业内外人士的议论和提醒。目前,我们的上党梆子和上党落子,也存在一些这样的情况,其实也要注意以及应避免出现这样的现象为好。
请问:“打量使用本土方言和口音,”什么意思? 对不起。我本来是说大 量使用来着,打错了。现更正:“大量”! |
最近看了河南豫剧院青年剧团演员们的一次演出,已经纠正了不少,这就是进步。
记得戏曲界有一个长者说过一句话:京剧不京(意思是不是说的北京方言,因此京剧成了国粹)、豫剧不豫(意思是说的不是河南方言,但是豫剧依然是地方戏曲)。
邯郸学步这个故事讲的很好,战国时期,一个燕国人听说赵国都城邯郸人走路的姿势(一说邯郸人跳舞的舞步)很漂亮,便来到邯郸学习,学了一段时间也没有学习到人家的要领,但是却又忘记了自己原来走路的姿势,最后只好爬着回到了燕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