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是看惯了上党梆子今天〈杀妻〉、明天〈杀庙〉吧,所以当上星期天看了网站新上传了阳城团的〈武松杀嫂〉后,颇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首先,〈杀嫂〉在树造人物上以不同的视点对潘金莲形象作了重新树造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潘金莲在〈水浒传〉、〈金瓶梅〉中一直以水性扬花形象著称,,《杀》剧中作者通过唱词和演员形体动作将潘成功改造为了一个怨天忧人的怨妇形象,给人以全新的感觉!
其次,〈杀〉剧在唱词编辑上较强的逻辑性给人以环环相扣的感觉,是上党梆子新编剧目中不可多得的好剧本。〈杀〉剧从潘氏等死开篇布局,唱词既体现了潘氏全追悔之情,也为全剧展现一个敢做敢当的怨妇形象做了整体定格,武松以“狮子楼斗杀西门庆”登场,到潘氏问其打虎尚且要容老虎哼上一声,杀人就不让人说上几句,为武松第一刀、第二刀、第三刀和“两件事”的台词作了合情合理的铺垫,将全剧由此引入高潮。
第三,〈杀〉剧在演员搭配和形体动作上安排合理,给人以小戏不小的感觉。潘氏在逃避武松钢刀时,有一个转水袖的动作和一个前冲——跪倒——仰伏的动作,这在近年来上党梆子演出中是不多见的基本功,几个看似难度不大的动作展现了演员深厚扎实的基本功,赢和得了观众的掌声(现场录音中听到的)!
〈杀〉剧在创作上虽然有诸多成功之处,但也有几处不太合理的地方值得探讨,一是潘氏在向武松辩解中提到武大时说“怨你哥活得不象男,忍辱胯下任作践,全无有做人的尊严”值得商榷,毕竟无论是〈水浒〉还是〈金瓶梅〉中并没有过多渲染武大受人欺凌的情节,所以如果此处从武大的相貌上予以否定,似乎可以引起更多的共鸣!二是武松的形体动作在剧中不够丰富,如果搭配一个好武生,在挥三刀的过程中加入合适的形体动作,应该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我制作该剧字幕时候因剧团提供的字幕与唱词不符,因此我在网上查找到其他剧种也有此剧,从别的剧种视频中才查到唱词的准确字。
所以我感觉该剧是移植的不是原创
虽然是移植,但是唱腔、动作设计还是很成功的,特别是唱腔,很感人。
潘金莲的扮演者几处甩袖、仰伏等动作也很到位,至少将这些动作融进了梆子戏里。
就剧本而言,阳城团的《杀嫂》是移植川剧、越剧的吧。在网上看了晋剧的《杀嫂》,相比更忠实于《水浒》原小说,其中的潘金莲着实演的好。我们要好好借鉴一下。
就剧本而言,许多唱词内容值得商榷,但这也只是戏剧家的戏曲思想的外在表现,大概是魏明伦的大作吧。总体还是符合情理的,至少符合现代人的认知。
相比《水浒传》中宣传的忠义,把妇女大都进行了丑化,潘金莲心理的重新塑造应该是对小说里妇女形象的平反吧。
上党是应该人性化人物了.更凸显生活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