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市上党梆子剧团是上党梆子的一面旗帜,但几年来,一直存在一些问题。此处只想就剧目建设问题谈点小看法。
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坤旦走上戏曲舞台,是一个时代风气变化的结果,是整个戏曲界一个巨大的变化。这一变化使得上党梆子剧团上演剧目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那就是——以旦角为主的戏所占比例上升,甚至远远超过了生角戏。
大家知道,上党梆子历史上一贯擅演朝代大戏,擅演杨家戏、岳家戏、三国戏。但自吴宛芝、郝聘之、吴国华、张爱珍、陈素琴等著名旦角演员成长起来之后,生角戏似乎黯然失色了,虽仍有郝同生、郭孝明、张保平、张志明等名演员涌现,但以生角为主的戏并不是太多。就几大生角来说,他们各自演过多少经典剧目呢?有哪位经常扎靠上场呢?有一段时间,我脑海里老闪现这一问题,而且特别希望在舞台上看到金戈铁马的战争场面,听到铿锵的、充满阳刚之气的“老鼓”在舞台上响起,想象豪气冲天的战将或唱或做的热烈场面,但很少、很少看到这样的场面!
所以,我就想,“专一团”是否该适当恢复这样的一些剧目 ?比如〈雁门关〉、〈闯幽州〉等传统剧目。《雁门关》市团排过的,可惜后来没有演下去,《闯》剧录过像,陈树涛演杨继业,但后来也没有演。“专一团”的发展,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引领着上党梆子发展的方向,传承本剧种擅演的传统经典剧目,责任重于泰山。
剧目的多元化不是问题,但一个剧种或剧团把擅演的传统剧目丢掉,只让剧本保存在剧本集里,这个剧种肯定在传承上产生了大问题!
忽然想到另一个题材。近几年我们的剧作家都没闲着,也在努力挖掘本地文化资源,比如《赵树理》和《长平悲歌》的上演,比如《程颢》的创作,但我们是否想过《小二黑结婚》这个好题材呢?职技院排了歌剧,我们当然可以排上党梆子,把它创作成上党梆子现代戏中的精品。上党梆子擅演朝代大戏,但表现力很强,并不止于演大戏,前几年排的《丑嫂》也蛮好看;至于内容,《小二黑结婚》的主题永远不会过时,它是文学史上永远的经典。
把上党梆子专家赵树理的代表作,在新的时代用老赵最爱的上党梆子演绎出来,老赵在九泉之下也会含笑的。
我们还缺少《朝阳沟》那样可以代表本剧种的现代戏经典,《小二黑结婚》或许可以添补这一空白。
这个问题每年都在提,但恢不恢复是领导说了算,我们说了不起作用,如果相关或直接领导根本就不懂戏,说了毛用没有。
确实是,老演这几本戏观众也有看烦的时候,但是从“讲坛晋城”陈素琴团长和郭振朝会长的谈话中,我们还是看到了希望。
下面是陈团谈话的摘录
“我到团后,要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出戏,一个是出人,能和大家团结起来,积极地创作一些新的剧目,再把我们一些传统剧目,能够传承好的基础上,积极地再搞一些新的创作。”,“因为只有出新戏,才能有新的影响”,“只有多创作一些能够走到全国、甚至走到更远的一些好的剧目,只有出好戏,才有可能出人......”
从一些谈话中,我们还是认定市梆子团是有好戏的,也是值得期待的。
经典剧目代表着本剧中的精华,一定要继承、保留,这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担当。
以下是引用与众百同在2014-11-23 20:16:05的发言:
确实是,老演这几本戏观众也有看烦的时候,但是从“讲坛晋城”陈素琴团长和郭振朝会长的谈话中,我们还是看到了希望。
下面是陈团谈话的摘录
“我到团后,要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出戏,一个是出人,能和大家团结起来,积极地创作一些新的剧目,再把我们一些传统剧目,能够传承好的基础上,积极地再搞一些新的创作。”,“因为只有出新戏,才能有新的影响”,“只有多创作一些能够走到全国、甚至走到更远的一些好的剧目,只有出好戏,才有可能出人......”
从一些谈话中,我们还是认定市梆子团是有好戏的,也是值得期待的。
字里行间,我看到的是一个新字。这个绝对没有错的,但作为戏迷,我希望挖掘和传承传统剧目和创作新剧目,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我们现在在传承上做得远远不够。
以下是引用龙儿在2014-11-24 18:10:02的发言:
经典剧目代表着本剧中的精华,一定要继承、保留,这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担当。
龙儿的认识很深刻。
有种气候让大家急功近利,因此,挖掘老剧目更需要安于一隅,耐心、清心!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12-2 1:18:27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