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上党梆子道白的演变?从有自己的独特的道白,随后演变成京白的过程?希望老前辈给指导以便大家学习,为推动上党梆子的发展贡献一点微薄之力。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1-6 10:42:15编辑过]
这个话题广大戏迷好像不怎么关注,只关注唱腔是不是梆子。
所以我介意本区内的文化部门有关研究人员及上党梆子的所谓领军人物,能否静下心来做这项有意义的事情呢?山西四大梆子中唯独上党梆子道白带着京韵,为什么没人来做这项事情呢?
有关研究人员又没人给费用,就算研究出来所谓领军人物不一定认为好。再说领军人物自认为自己就是最好的,谁也不尿谁,谈何研究。戏迷只是欣赏唱腔,道白戏迷听惯了也就习惯了。还有部分人只关注唱腔是不是梆子。文化部门领导更管不了,也没人去管,所以可想而知。
上党梆子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啊,听说国家每年对非物质遗产有专项经费?不能拿出来点供研究?
再说现在的人说长道短可以,让坐到那儿潜心研究怕是浪费他们的功夫,也没那个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