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戏曲中的字、声、情、韵
学唱戏八大要素
剧情需理解 意境去想象
声音靠运用 忘我去演唱
风格灵掌握 衔接要顺畅
字正加腔圆 韵味才悠扬
作为一个专业演员或者戏迷票友,要想唱好戏,将技巧运用得好,必须学好字、声、情、韵。
有嗓无韵不生动,有声无情是卖弄。嗓音和情韵是戏曲的完美统一,才可以有好的效果。
先说说“字”:首先要学好汉语拼音和十三辙。字在戏曲演唱中是第一位。字正才能腔圆。演唱的目的是为了表达剧情,要想达到目的,首先就是吐字。以字带声,字声统一。还有注意口型,也就是技巧里的喷口夺字,这些并不是机械地去用,而是要灵活掌握才会给人以演唱上美的享受。
吐字不准当然有的跟所处的地理环境和方言有关,在网络上听到有些唱腔不错就是吐字发音不准确,比如张 、藏不分,三、 山不分,四、是不分等等,这要通过学习汉语拼音和十三辙的努力才能纠正。还有字符转韵的问题,比如一句拖腔的最后一个字是依你要是落在啊上就不对了,也就像作诗,不合辙押韵。让人听着不对味。
再说“声”:声音在演唱中处于重要的地位。好的嗓音,会使观众有一种享受的感觉。要想有一个完美的演唱声音,除了天赋条件以外,其次要学会呼吸吐气,学会用丹田气和胸腹联合式呼吸等等。好的声音加上清晰的吐字,在你的戏曲演唱的技巧上听众已经对你认可一半。
还有“情”:情在演唱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以情带声,声情并茂。所谓情就是剧情,了解剧情也就是所谓的入戏。入戏才有情,才有效果。唱出来的戏不是要你卖弄妩媚,而是要你展现出剧中人物中的内在美。这样才能够打动观众的心灵。比如秦雪梅的哭,周凤莲的笑,哭的没情观众认为是发嗲,笑的不动是发傻。所以必须先了解剧情,不了解剧情就扯着嗓子去哭、咧着嘴笑,是感动不了观众的,只能说是瞎造作。
说到这里我到想起来最近的梨园春中少儿擂台赛的小选手,唱秦雪梅,唱赵铁贤等等,她们这个年龄能懂什么?这些段子很不适合娃娃们去学的,单纯的去哭,观众只能感觉小孩子们好玩而已。希望编剧作曲多写一写适合孩子们唱的段子。
豫剧大师常香玉在《断桥》中“谁的是谁的非天在上头”一段戏,以情带声,声情并茂,字正腔圆,如泣如诉。崔兰田大师的《桃花庵》里的窦氏的九尽春回杏花开低沉婉转,九曲回肠,沁人心扉。
再说说“韵”:韵在戏曲演唱中也是刻苦训练的一种技巧。绘画大师讲:“气韵生动”。演唱亦要别有韵致。“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就是在韵味上作出的文章。不管你嗓音高低唱出的戏要有韵味,没有韵听着干巴巴的如同劈柴拉锯.,高中低音之间要平缓自然过度。要想有韵味,必须学好换气,学会腹式呼吸,换气的时候不能让观众感觉出来有停顿的感觉,把字符之间的柔和唱出来的戏才有韵味。
提到韵味使我想起来了古代韩娥之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典故就是用来形容美妙的歌声和音乐的魅力。
孔子闻韶乐“三月不知肉味”,韩娥善唱余音竟能绕梁三日,音乐的力量实在是令人无法想象的。
总之,戏曲演唱是很难言表的艺术门类。是很多老一代艺术家在实践中慢慢摸索一点一滴的总结出来的,不是一般人都能所理解的。我这里也只是略知皮毛而已,还要不懈的去追寻探求,才会悟得真谛。
二、如何练好嗓子
如何练好嗓子,是戏曲爱好者一直在琢磨的问题,关于练嗓子,可以概括为三个字:喊、念、调,即喊嗓、念白和调嗓。
一般喊嗓子常喊“咿”、“啊”两个音,“咿”属脑后音,越喊越高,把“咿”音练好对使用高音就有基础了。“啊”是张嘴音,它可以锻炼嗓子的亮音。喊嗓子,除去练好“咿”、“啊”两个音外,还要练好“二”、“三”、“四”、“五”,一直到“十”几个音。从“一”到“十”,几个音练好了,不仅能够掌握各个部位的发声特点,而且可以锻炼在发声时各部位肌肉的运用。
关于调嗓子首先注意的是不要贪高调门,一味贪高调门嗓子越唱越狭,而且容易发闷,要注意把低音、中音唱实在了,然后循序渐进地提高调门。另外,从练声的角度来讲,在调嗓子的时候,还应当尽量找一些熟戏,因为这样可以尽量减少由于唱腔的生疏而影响练声。
在练嗓子过程中,还应当注意的就是持之以恒。喊完嗓子回到家里以后,喝些开水,润一润声带,再调嗓子。总之,在运用声带的时候,无论是唱还是念,都必须探讨和遵照它的科学道理。在保护和锻炼嗓音上,既要耐心,又要细心,万万不可由于急躁而过于激烈地使用声带。
戏曲爱好者在喊嗓练声上容易犯急于求成的毛病,恨不能很快地就能喊出又高又亮的嗓音来,急着喊高音,猛喊甚至瞎喊乱喊,这往往是事与愿违的。在喊嗓练声时,有意地先练气息不急于发声,是利于发声练习,要明确一个循序渐进的规律和持之以恒的毅力。气为音服务,音为腔服务,腔为字服务,字为词服务,词为情服务。从这个顺序中,我们可以看到字的位置居于中心,前面牵着“音”和“腔”,后面联着“词”与“情”。当中一塌,满盘皆输。字音的真切,决定着声音的圆润,“以字行腔”正是这个理儿。因此,戏曲爱好者在演唱时切记唱字不唱腔,把字唱正、准、圆。腔生与字,字头、字腹、字尾唱的一定要规范,而字尾就是韵,也就是说唱戏只有气势是不行的,一定要归好韵。字、气、劲、韵掌握得要恰当,不然的话会给人气息不畅,韵味不够的感觉。而归根到底是在一个“巧”字上,唱戏要巧唱,这样把握好的话,嗓子是没有明显疲劳感觉的,而不是嚎。
在喊嗓练声中的字、音、气的关系,应是托足了“气”,找准了“音”,咬真了“字”。具体方法是:用汉语拼音的方法把字头、字腹、字尾放大放缓,以字练声,然后加快,同时练嘴皮子和唇齿牙舌喉的灵活性。
“嘎调”、“翻高”、“高腔”是演唱中不可缺少的,我们称其为高难音。在喊嗓练声中练习这路音,注意不可多练,关键是找方法找位置,如果拼命去喊去叫,前面练习的会全部做废,还会伤及嗓子。练习这路音最忌挤、卡、捏、压、强努、硬拼横气。老前辈所说“如字要高唱不必用力反呼(使拙劲去喊),惟将此字做狭做细,做锐,做深,则音自高矣……,凡遇高扬之字照上法将气提起送出……则听者已清晰明亮,唱者又不费劲。”这里有窍门,有方法,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条件,去摸索,去探求。
三、咬字,吐字,行腔的简易技法
无腔不吃字 有腔不咽字
咬/行/吐的技巧!
咬字:托;清;稳;嘣;拱;狠;巧!
托;咬字要用气息托住,不能只用唇齿的力量;
清;要把每个字都要非常清楚的送到听者的耳朵里;
稳;就是把气息和力量都要用的均匀,不能有跳跃感;
嘣;一般用于喷口字,轻了没有劲头,重了就把字吃了,要恰到好处;
拱;指舌头要用劲,也分上拱音下拱音;
狠;多用于悲愤,愤怒等语气的字眼;
巧;要轻重适当.
虚字不要太实,实字要有劲不能拙,垫字要假
吐字:舒;悦;紧;慢;情;重;削!
舒;舒缓不紧不慢;
悦;要清晰悦耳;
紧;紧但不能过快,快了使人有焦虑的感觉;
慢;慢不能散,更不能泄;
情;要抒发人物的情感;
重;要压着板槽儿,特别是板的技巧运用;
削:要有力度,使共鸣的三要素都要有明显的体现!
。
行腔:切;抹;提;送;拽;顶;俏!
切;顾名思义就是切着唱,快慢要紧凑;
抹;行腔要柔,给的劲不能太大.要抹着唱;
提;提气不能提字.字也跟着提上来很容易倒;
送;要把腔送出去,不能挤出去.
拽;要增加张力有内涵,不能是空的.
顶;气息和力量一下子就到达一个制高点.
俏;要美,不是魅
四、戏曲的眼法
喜 双目微睁,眉要随眼而动,眉梢稍向上挑,口微张嘴角往上翘,气息往下沉。
怒 二目圆睁,眉头双蹙,眉梢上挑,鼻翼略张开,嘴紧闭,牙关要咬紧,双目炯炯不眨眼地逼视对方。
哀 眼帘微垂,眼角下垂,眉头双蹙上挑,鼻翼张开用鼻孔抽气,双唇闭拢、嘴角下撇、上下唇与嘴角的抽动相随微动。
怕 两目睁起,眼角稍下垂,眉头上挑,鼻翼略收拢,口微张开向里吸气,双目愣住,不眨眼地盯住目标。
羞 眉头稍上挑,目光一瞬,气往上提,口微张欲言又止。随即眉头向下,眼帘微垂,将目光收回,目视胸前,气息往下沉。
恨 双目圆睁,眼角上挑。双眉梢上挑,双唇紧闭,嘴角稍往下撇。牙关咬紧,气贯胸膛,目光不动直射对方。
愁 双目定住神,眉头双锁,双唇微闭,先以鼻深吸气,使气贯满胸膛,随即口微张,气往下沉以口将气缓缓呼出。
狠 双目瞪圆,眼角上挑,双眉发横,嘴角紧闭,气往上贯,双目不眨,目光咄咄逼人。
呆 两眼睁开目光呆滞,眉头稍向上挑,口微张,舌根向下压,倒抽一口冷气目瞪口呆。
思 目光凝视,双眉不动,双唇微闭,用鼻吸气,沉思无语。
盼 双目凝视远望,眉头稍上挑,口微张向里吸气,气往上提,头部稍昂。
蔑 面孔冷冰冰,头向偏看,双目斜视,单挑眉头,嘴角下撇,气从鼻出蔑视对方。
以上是眼法的基本运用方法,舞台上的表演,要根据人物性格、年龄、思想感情的差异而异。
例如,一个笑就有大笑、冷笑、微笑、狠笑、苦笑、骄笑、假笑、奸笑、傻笑、哭笑、狂笑、讥笑、呆笑、谄笑等等各种笑法。因此,面部各部位与眼法的配合,都要因情而异,不能干篇一律。一个学习者对于这些问题都要用心体会仔细揣摩,才能更好地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塑造好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