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上党梆子振兴,是因为它作为上党地区的特色文化曾经红红火火,说上党梆子发展,是因为它的现状既不尽人意,前景更是堪忧。所以,今天我作为一个所谓戏迷能够与专业人士坐在一起进行所谓的研讨,在这里肯定不是唱赞歌而是要鸡蛋里挑骨头!
首先,上党梆子振兴与发展,取消“天价戏”,解决“看戏难”,培养观众群是基础。对比河南豫剧与上党梆子演出团体的价格,我们的上党梆子不能不说是天价!因为天价,所以百姓看戏难、剧团生存难!
那么,这个问题该如何解决呢?一是政府要补一点,为地方文化传承提供经费保障和政策保障。应当视经济条件不同限定演出团体在本市不同地区演出的戏价,实行公开透明的戏价,使演出团体与基层出资单位面对对,减少中间环节,并按演出场次、演出地区为剧团补助演出经费,实现基层不多花钱、剧团不少挣钱、群众不少看戏!逐步让上党梆子重新占领本地戏曲文化阵地,培养起新时代的上党梆子观众群;二是剧团要苦一点,变天价戏为平价戏,以质优价低的优势走占领演出市场——增加演出场次——提高演员业务素质——增加剧团收入——提高剧团知名度的良性循环道路。听晋安会长说市团今年要投资好几百万排练〈长平大战〉,排新戏是好事,但应该缩减不必要的投资,看看现在我们排戏,动不动就要投资置办戏装,连戏装也几乎成了一次性,戏曲就是戏曲,传统戏装在古装戏上是只分王候将相而不分朝代年代的,所以剧团应当通过降低排练资出来降低演出成本,为解决看戏难出一点力,使上党梆子更贴近观众;三是基层单位要出一点,乡村也好、企业也罢,要为我们的上党戏曲振兴与发展提供阵地,有戏曲演出需要时要优先考虑上党戏、优先考虑本地演出团体,在戏价差别不大的情况下,也要为上党梆子振兴与发展出一把力、出一点钱!四是广播、电视、网络要开辟上党梆子宣传专栏,担负起上党梆子振兴与发展的宣传重任,让没有条件看现场演出的戏迷也能看到或听到上党梆子,受到地方文化的艺术熏陶。
只有形成了“政府补一点、剧团苦一点、基层出一点、媒体播一点”的机制,社会方方面面都能为上党梆子振兴与发展出力,上党梆子在广播、电视、网络随处可听、随处可看,随着观众群阵容的不断扩大,年轻一代上党梆子演员和戏迷票友将会脱颖而出,上党梆子振兴与发展才会获得更多的力量和机会。
其次,上党梆子振兴与发展,传承传统戏、排练精品戏,剧目推陈出新是手段。纵观现在上党梆子舞台上的常演剧目,似乎只有《秦香莲》、《闯幽州》、《法门寺》、《王宝钏》、《狸猫换太子》(晋城团、高平团演)、《赵氏孤儿》(长治团演)、《清风亭》(长治团演)等剧目可演!虽然这些剧目有一定的艺术魅力,但如果今天《秦香莲》、明天《包青天》、后天《铡美案》,观众是会出现审美疲劳的!同样,如果你也《闯幽州》、他也《闯幽州》、我也《闯幽州》,则幽州是闯进去了,观众却退出来了!
那么上党梆子剧目更新怎么办呢?一是要挖掘上党梆子传统戏,搜集以前各村办剧团自己的剧本,在唱词、剧情、唱腔进行精加工!使已成形的传统戏重放异彩,满足老戏迷们的怀旧情节;二是有选择地移植兄弟剧种、姊妹艺术的精品剧目,使之成为上党梆子新剧目,不同程度地给观众耳目一新的感受,增强上党梆子的吸引力!三是要发现并培养上党梆子编剧人才,创作、排练一批独具上党梆子唱腔特色、为优秀演员量身定做新剧目,使上党梆子剧目剧情波澜起伏而无前后矛盾、唱腔婉转优美而不失上党梆子韵味、唱词合仄压韵而无服务错位,真正把每一出戏都排练成精品剧目!
剧情作为剧本的主线,是戏曲的灵魂,剧情设置成败是戏曲演出成败的关键,务必不能存在前后矛盾。如上党梆子《秦香莲》中“大堂”一折中设置“却为何有刀无有鞘”与“刀鞘还在韩琪腰”的剧情,我认为这里存在一个剧情情理性的矛盾,试想王、马、张、赵跟随包公多年,勘察现场怎么会不提取刀鞘这么重要的物证?还要等陈驸马在大堂上质问包相爷时,包相爷让王朝“土地祠内寻刀鞘”吗?倘若在这段时间内刀鞘丢失,岂不出现证据不全而让陈驸马逍遥法外的结局吗?
唱腔作为一个戏曲剧种的标志性产物,是这个剧种的灵魂!所以在一轮又一轮的改革大潮中,不甘寂寞的戏曲业什么都能改,唯独唱腔不能改!这里要对上党梆子所谓的改革腔说一声“不”!作为一个70后的戏迷,我是坐在父辈的肩膀上在上党梆子的锣鼓声和咿呀声中长大的,从张爱珍老师的《皮秀英打虎》中“老爹爹且息怒暂把气消”到“为妻求你三件事”,我也是一路走来一路戏!但就是“三件事”让我一再欢喜一再忧!说“为妻求你三件事”让我欢喜,是因为就这么一出戏,把上党梆子推向了全国!就这么一出戏,我们的上党梆子也有了勇摘梅花第一人!说“为妻求你三件事”让我忧,是因为“为妻求你三件事”的唱腔让我如梗在喉、忧心忡忡!上党梆子有多少年历史我不知道,但我知道无论是从乡野舞台上看到村办剧团唱的上党梆子,还是在影剧院看到的专业演出团体的上党梆子,一听就能听出是上党梆子!而“为妻求你三件事”传唱之初,不论它唱腔有多优美,若不事先知道是上党梆子,我想:肯定没有人敢承认也没有人会相信唱得是上党梆子的!那么,张爱珍老师带着《杀妻》拿回了梅花奖,“杀”进了中南海,专家都承认的现实如何解释呢?个人认为:专家懂戏曲表演但不一定懂各个剧种的唱腔特色,张爱珍老师拿了梅花奖,应该是专家《杀妻》剧本的认可和对张爱珍老师表演艺术的肯定,而不一定是戏《杀妻》唱腔设计的赞美!无独有偶,前些天,我们网上下载到一个河北梆子版的《杀妻》,该《杀妻》从剧情、唱词到唱腔与我们上党梆子的《杀妻》都如出一辙,如果不是字幕上标明了是河北梆子,听惯了上党梆子的人还真分不出是什么梆子!所以我敢说:如果在获得梅花奖时不说自己是上党梆子演员而说自己是评剧、越剧演员,凭她的演艺水平梅花奖也是照拿不误!
唱词作为戏曲剧本的骨架,必须要做到要因情设词、因人设词、因角设词,既要避免为唱而唱的无病呻吟,也要避免千篇一律式的格式化应景唱词(在豫东调团剧中存在这样的问题,如连本戏《刘公案》中刘庸无论在什么场合登场必唱“我的家可不在北京地,千里遥远住在山东,家住山东青州府,刘家大楼有门庭”,而到了海瑞出场时则必唱“我的家可不在北京地,千里遥远住在广东,家住广东琼州府,海家大楼有门庭”,又如一有神仙出场则肯定是“”)、更要避免唱词前后矛盾(时令性矛盾如豫剧《地塘板》中贾勇出场后在夸赞盛世美景中就出现了同一时节既看到了“迎春花开山岗上”的春景,又看到了“小猿猴摘枣在山岗”的秋景的矛盾;人物性矛盾如曲剧《包公辞朝》中,在打王强一折中包公一怒喊出“叫董超和薛霸……”后,就出现了《水浒》中押解林冲充军的北宋末南宋初恶解差董超、薛霸投身北宋名想包公的矛盾;)!
第三,其次,上党梆子振兴与发展,练好基本功、演活剧中人,演员苦练活演是关键。记得以前看戏,常能看到演员甩头、跌叉、帽翅、翎子、骑马、行路、僵尸等功夫的表演,而现在在上党梆子舞台上却已是难得一见了!以《秦香莲》为例,我先后现场看过晋城团、长治团、城区团、泽州团、高平团、高平小团的演出,杀庙一折中韩琪自刎没有一个团使用僵尸功倒地,演员们常是身体软软的以手托地而倒,看不出半点功夫!不知道是我们的的演员不会、还是我们的演员娇气、抑或不屑表演!我个人认为如果是我们的演员不会,那就不论是否明星大腕,都要从头练起,专业演员毕竟不同于戏迷票友,除了能还是唱要有些真功夫才行!如果是不屑表演,那就趁早改行,不敬业的演员是永远得不到观众的认可的!所以建议我们的上党梆子演员如果是不会基本功,那就从头练起,从零做起,真正把基本功用于剧情需要的地方,让观众一饱眼福,让台下掌声雷动! 关于剧中人,主角不容掺假那是自然,而配角也不应因位卑而糊弄观众,还以《秦香莲》为例,对比剧中小太监的表演,结合个人感觉和网友评论,我认为长治团还真是演活了小太监,既有狗仗人势的盛气凌人,又有甘当奴才的奴颜媚骨,可谓表演的恰到好处;而高平小团的小太监则略显矫揉造作、喧宾夺主,分寸把握的不是太到位!诚然,关于演员功夫与角色表演,我作为外行人,能说得、敢说得却实少之又少,而且近乎指名道姓地说三道四,甚是不恭!
关于解决天价戏的问题我只是希望能够形成“政府补一点、剧团苦一点、基层出一点、媒体播一点”的机制,以此巩固和繁荣上党梆子演出阵地,毕竟戏曲离开了观众就没有了受众,而没有受众的文艺形式是注定要消亡的!
第三,其次,上党梆子振兴与发展,练好基本功、演活剧中人,演员苦练活演是关键。记得以前看戏,常能看到演员甩头、跌叉、帽翅、翎子、骑马、行路、僵尸等功夫的表演,而现在在上党梆子舞台上却已是难得一见了!以《秦香莲》为例,我先后现场看过晋城团、长治团、城区团、泽州团、高平团、高平小团的演出,杀庙一折中韩琪自刎没有一个团使用僵尸功倒地,演员们常是身体软软的以手托地而倒,看不出半点功夫!不知道是我们的的演员不会、还是我们的演员娇气、抑或不屑表演!我个人认为如果是我们的演员不会,那就不论是否明星大腕,都要从头练起,专业演员毕竟不同于戏迷票友,除了能还是唱要有些真功夫才行!如果是不屑表演,那就趁早改行,不敬业的演员是永远得不到观众的认可的!所以建议我们的上党梆子演员如果是不会基本功,那就从头练起,从零做起,真正把基本功用于剧情需要的地方,让观众一饱眼福,让台下掌声雷动! 关于剧中人,主角不容掺假那是自然,而配角也不应因位卑而糊弄观众,还以《秦香莲》为例,对比剧中小太监的表演,结合个人感觉和网友评论,我认为长治团还真是演活了小太监,既有狗仗人势的盛气凌人,又有甘当奴才的奴颜媚骨,可谓表演的恰到好处;而高平小团的小太监则略显矫揉造作、喧宾夺主,分寸把握的不是太到位!诚然,关于演员功夫与角色表演,我作为外行人,能说得、敢说得却实少之又少,而且近乎指名道姓地说三道四,甚是不恭!
第四:提高从业人员的收入待遇,专业演员的收入要参照当地的发展水平,只能高不能低,这样有稳定的收入才能解决戏校生员少这个局面,只有学戏的人多了才能涌现出来更多的梅花,以点带面来发展,这样看戏的人也相对来说就多了.
讲的不错,观点鲜明,论证充分。
唐风君哪里人士?做何工作?
戏价过高,是个问题……
虽可能一时剧团赢利,但长远来说,可能有问题……
市场持续的萎缩带动了戏价的上涨,戏价的上涨导致了市场的萎缩,这是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