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必须让观众觉得“不虚此行”才会有发展
昨晚的折子戏,让观众“乘兴而去”、“扫兴而归”。总体感受三句话,一是折子戏看来实在不如整本戏过瘾,二是全场时间过短,三是这十块钱花的真亏。有一种还没有反应过来就结束了的感觉。
现场群众也都很不满意,嘟嘟囔囔,大家很奇怪为什么只演一个半小时,说团里随便哪个孩子都可以演一折,为什么不让更多的年轻演员再出来演一到两折,不就皆大欢喜了吗?
戏剧不是有了观众之后才形成的,但是没有观众或者说不顾观众感受的戏剧是没有生命的,更何谈发展。我们戏友不怕看不成熟的剧目,不怕看正在努力用心演出每一场戏的青年演员有些微瑕疵,如我上篇帖子所言,观众们是很宽容的,可是一晚上让观众们从一个城市四面八方大老远跑去,甚至还有从县区专门赶来观看的观众,只短短一个半小时三个折子戏,似乎确实对观众们不够尊重。正如前两周的青春版整本戏一样,并不是完美无缺的,可是总是让观众们看到了青年演员的希望,看到了晋城地区上党梆子的希望,让观众们觉得“不虚此行”,这才可以,而昨晚,显然没有达到这种效果。
千万不要为自己的失误决策有任何推诿,千万不要让观众们多次失望,失去了观众支持和买账的戏剧,还能有什么存在的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