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克清在北村》 潞城慧中艺术团
这是本戏曲电视剧,一看就知道是“红戏”,中共九十周年之献礼。戏中说的是康克清在潞城北村驻扎期间与当地百姓之间发生的几个故事片段。第一次看到由非专业剧团的演出,应该说演得不错。特别是演出中,扮演当地人的演员的说白基本上是用潞城话,和其他那些一味追求“京味”的专业团相比,更有地方味。
先看看台词和字幕中的文字:
现在不比想当年 —— 这里应当是说:现在不比“当年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等情况”,但前面加“想”字,使这三个字成了动宾结构,意思就不是“当年”了。或者可改作“现在不能比当年”好些?
玉米 —— 如果说当地话,应是“玉茭”。
手托棋盘 —— 这是说下象棋时的情况。其实当时棋盘是摆在一个磨盘上的,而非手托。或者可以改为“手按棋盘”?
当家做主人 —— 似应“作”,如作家沙汀在《风浪》写道:“申大嫂可以说是全家真正当家作主的人,申大哥也事事听她安排。”
娘 —— 旧时,当地话应读“Nia”?
说的好 —— 应是“说得好”。
戏中的故事,或许都是康克清在北村时的亲身经历,只是不明白,当时她在八路军中担任的“主任”一职,抓了俘虏 —— 国军的乔团长,是否应该由她来处理。
其它情节上,应该基本上是合理的。但对于一个又赌又抽的二流子的教育转化为战斗英雄,是否太快了些?如演出受时间限制,是否可以用几句话把转变的艰难过程说一下。一个抽大烟的人要想戒毒,其困难是可想而知的。
八路军在抗战中作了极大牺牲,为打败日寇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于一九三八年进入长治东部山区,在那里进行抗日活动。我村有一个医疗队驻扎,部队的医生们和当地村民的关系也非常好。
抗日剧应该多演,但千万不要戏说,如有个什么电视剧情节中,有从女人裤裆里掏手榴弹什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