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党梆子
一般认为,上党梆子形成于现晋城市的泽州县,后来在晋东南地区流行并成为本地土戏,民间称“大戏”。民国时期的1934年,赴省城太原演出时称作“上党宫调”; 共和国建立以后的1954年,被定名为上党梆子,以演唱梆子腔为主,兼唱昆曲、皮黄、罗罗腔、卷戏,俗称“昆梆罗卷黄”。
既然名为“上党梆子,照理梆子就应该是这种戏的一种标志,可就我所看过的视屏来说,我甚至能够听清伴奏中的低音二胡声音,但几乎所有带彩色的视屏里都很难听到梆子声。只有在1962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由郝聘之和吴婉芝等演出的黑白片《三关排宴》中可以听到梆子声。还有就是晋城一个叫作“凤鸣剧团”的演出,梆子敲得梆梆响!
曾经看了一个叫曹建国的“八音会”视屏,吹的是梆子戏。那梆子敲得真是够有水平,其表演几乎要压倒唢呐和笙了!
梆子腔即以使用梆子击拍而得名,为什么剧团演出时,不像山西梆子、山东枣梆剧团和河南梆子那样,把梆子敲起来,表现其特色呢?没有梆子声,还能叫梆子戏吗?是否因为多一个乐工,就的多开一份工资?
谢谢申老师对上党戏曲的执着精神!
谢谢申老师对上党戏曲的执着精神!<!--?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谢谢李老师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