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上党戏曲论坛 http://bbs.www.sdxq.cn

上党戏曲网|上党梆子|落子|鼓书
共19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2]
[浏览完整版]

标题:为上党戏挑刺 97 总结

1楼
老申 发表于:2015/8/3 9:43:02

今天我用下面一段文字对“挑刺”做个总结吧。
请各位老师和专家提宝贵意见。

《一〇五本上党戏之旁议》前言

 

 

 

2012年清明节回平顺老家上坟期间,正好村上“写”了平顺县人民剧团演戏。不过,因村上有关修庙和家里的事情多,只在台下断断续续地前后看了约四十多分钟。尽管台下看戏的人只有不到五十人,还大部分是老年人,演员演得还是很认真。听到这些小时候熟悉的唱腔,很感亲切。遗憾的是,因为不断有乡邻见面打招呼,也没有看明白戏的内容是什么。

观众少的原因,一方面可能是不远处的另一个村也在“会”(当地一种物资交流式的庙会),吸引了大部分外村人;另一方面可能是现在娱乐项目多,村民们也不在乎唱戏了;还有就是大部分年轻人都外出打工,看戏的年轻人缺席;还有可能就是,戏老了,看了多年,人们不想看了。

从平顺会回南京后,因退休闲来无事,我在网上又看了一些上党戏的视屏,过了过戏瘾。不过,小时看戏只看热闹,不知唱词是什么,现在能看到字幕,发现字幕中有些错别字,还有些唱词有值得商量的地方。当知道有一个“中国上党戏曲网”后,便萌发了在网上发帖,更正错字和错句的想法。后来更进一步对戏剧的情节与历史的史实进行了对比,并在网上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帖子的大标题是《为上党戏挑刺》”。

到目前为止,我已看过近一百多本戏(包括搭戏),发了一百多个帖子。从网友的反应来看,尽管有个别人说我是“闲的”、“卖弄”、“晋东南就你能”,还有说“看戏就是找乐子,何必认真?”、“就是告诉剧团某个字错了,他们也不会改正”等等,但绝大多数还是很支持的。他们明白我的意思,是为了上党戏从源头 —— 剧本上就规范起来,是在给上党戏做好事。只是以“挑刺”为题,想引起人们的注意而已有。为此,我要感谢晋城上党戏迷协会会长张付军先生和上传视频的“日瓦格医生”以及“太原的长治人”,还有各位版主和网友。

能正确地读写文字是非常重要的。江苏省盱眙(Xu Yi)县有一年办“龙虾节”,特地请了位多次在央视“春晚”的小品中自虐的小个子演员助兴。他一上台便兴高采烈地向观众问候:“于台的观众们,大家好啊!”台下观众刚鼓了两下掌,就哄然大笑起来。这演员一下子被弄懵了,因为他不知道自己将盱眙县名改成了“于台,闹了笑话。

戏剧的台词源于“脚本”,一旦公演,就会产生社会效应。如果一本戏中有多个错别字或文句,不但影响戏的质量,还会给社会造成不良影响,比如学生可能会照着写或读,错误会延伸,这同出书是一样的道理。其实,我的目标很低,只要有一位上党戏编剧、导演或演员,在看过我的“挑刺”后,那怕能改正一个错别字,我的目的也算达到了。

在“中国上党戏曲网”行走将近年后,网上再也找不到上党戏的视屏可看了。回头再看看这些帖子的内容,觉得或许它们对上党戏和社会还是有点用处的,故而将它们重新整理,编辑成册。书名为《上党戏之旁议》,一是因为我是外行,不太懂戏,比如“程式”的,二是因为其中的议论,与别的观众或评论家的评论有不一样的地方。这里主要是针对剧本中(或字幕中)的文字是否正确,情节的安排是否合理等作了议论,还对剧中故事的历史背景等予以揭示,以加深观众对戏剧的理解。

本书内容分为个部分:第一部分 上党落子;第二部分 上党梆子;第三部分 秧歌;第四部分 二簧等)。文章是按从今到古的顺序编排的,剧团的名字被写在每本戏的名称之后。

本人非戏剧或文学专业出身,只是略通文字而已。不瞒各位,我有个习惯,看文章或看影视,常会有意无意间注意书中或主持人说话中的文字是否正确,对不认识的字,还会立即查字典。

对文字的特别关注与我的经历和职业有关。1960年代,在平顺县中学初二年级时,语文课的秦老师给我的一篇作文评了九十分,但因错别字有三十多个,最后给的分是不及格,因为每个错别字都要扣一分。1970年代,我被借调到到南通军分区去办一个“军民结合搞备战”的展览,给展会写些图片说明,不小心将“哪”写成“那”了,被一位老文化馆员怪声怪调地念了三遍,感到有些难堪。再就是后来的工作中,使用的文字工具是英文,翻译中必须对文字仔细琢磨,才能保证意思准确。所以,以我自己的能力,要想作出高水平的评论,差错在所难免。请读者批评指正。

 

 

                                         作者

 

                                   2015年8月于金陵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8-3 9:55:17编辑过]
2楼
大戏高腔 发表于:2015/8/3 14:03:26
老申老师:您为上党戏曲所做的一切,只要是一个真正的上党戏曲人、文化人,以及上党戏曲的忠实戏迷观众,都会理解都会支持都会感谢,都会为您点赞!
3楼
风云 发表于:2015/8/3 17:04:26
支持申老师,只有挑刺的人越多,上党戏曲才会越来越好!!!
4楼
丹河源头 发表于:2015/8/3 22:18:15

记得小时候,语文老师在课堂上讲过一则故事,说是一个人看了《水浒传》以后,被李逵的勇猛所吸引,逢人便讲:水浒(许)上有个黑旋(施)风李逵( 達,达的繁体字),手拿两把大板斧(爷)。

别人对他说出里面的错字,给他提出正确意见,他不但不接受,还执拗地坚持自己的读法,以至于弄出很多笑话。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8-3 22:18:51编辑过]
5楼
丹河源头 发表于:2015/8/3 22:25:29

听不听,全在于是怎样的一种态度,是端正的、虚心的?还是一触即发、暴跳如雷,老虎屁股摸不得?

点滴小事,也能反映一个人的品格!一个人,无论有多大的本事,如果不能知错即改,为了顾及一时的面子,拒绝改正,那就造成更大的笑话,丢更大的面子。

 

6楼
丹河源头 发表于:2015/8/3 22:28:49

不积跬步,无以成江河!上党戏曲文化事业在发展的道路上需要严谨、认真,不严谨、不认真,不应该成为一种成熟文化艺术的缺陷!支持老申先生!

7楼
老申 发表于:2015/8/4 9:17:28
以下是引用大戏高腔在2015-8-3 14:03:26的发言:
老申老师:您为上党戏曲所做的一切,只要是一个真正的上党戏曲人、文化人,以及上党戏曲的忠实戏迷观众,都会理解都会支持都会感谢,都会为您点赞!
感谢 大戏网友 支持!

8楼
老申 发表于:2015/8/4 9:20:10
以下是引用丹河源头在2015-8-3 22:18:15的发言:

记得小时候,语文老师在课堂上讲过一则故事,说是一个人看了《水浒传》以后,被李逵的勇猛所吸引,逢人便讲:水浒(许)上有个黑旋(施)风李逵( 達,达的繁体字),手拿两把大板斧(爷)。

别人对他说出里面的错字,给他提出正确意见,他不但不接受,还执拗地坚持自己的读法,以至于弄出很多笑话。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8-3 22:18:51编辑过]


丹河老师的故事说得好!

9楼
老申 发表于:2015/8/4 9:23:42
以下是引用丹河源头在2015-8-3 22:28:49的发言:

不积跬步,无以成江河!上党戏曲文化事业在发展的道路上需要严谨、认真,不严谨、不认真,不应该成为一种成熟文化艺术的缺陷!支持老申先生!


感谢支持!

望共同为上党戏的振兴努力!

10楼
龙儿 发表于:2015/8/4 21:21:14
一个戏迷能坚持数年为上党戏“挑刺”,这在晋东南少有,在全国可能也不多,首先为申老师孜孜不倦、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崇高精神点赞;其次,申老师不畏闲言碎语勇敢地走自己的路也值得点赞;第三,申老师辛勤耕耘,春华秋实,为上党戏留下了一些难得的资料,即使没功劳也有苦劳。多年来不图名利默默奉献,这更值得点赞。在此祝申老师身体安康,阖家幸福!
共19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2]

Copyright © 2009 - 2021 上党戏曲论坛 晋ICP备15004613号 晋公网安备 14050002000301号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3.0
Processed in .17188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