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话说得好,能够看见“石头掉眼泪”的是石匠,能够看见“石头微笑”的也是石匠,这样的石匠就是最高超的石雕大师。
今天上午和市教育系统朋友聊天,他说,有些剧团里很多演员闲置着,其实这些演员潜在有很好的力量,因为适合这些人扮演的角色、行当没有人去研究、分析与考量过,所以有不少演员是“人才”的用武之地并没有发挥出来。究其原因,主要是不少演员觉得没有“希望”,这个“希望”就是自己适合扮演的行当、角色究竟是什么?应该怎么发展?如果这个行当、角色不行,转变行当、角色以后是否有“希望”?等等这些,都得不到应有的关注,如果剧团领导用心观察、对比、思考,对每一个演员的长处、短板摸透了,评估到位了,然后量体裁衣,量身定制适合的行当、角色,那么,这些“人才”就不会浪费了。
针对朋友的提法与建议,本人觉得很有见地。是啊!剧团咋么“盘活”所拥有的人才资源优势?
本人的认识是,对于目前看起来很平常,也没有任何名气的这些演员,不能闲置下去,生旦净丑大小行当角色仔细分,总有适合的行当、角色,尤其科班出身的年轻演员,以及那些基础好,但是主攻行当、角色不太对正,却又无人指点迷津、给与转换对正角色、行当的、并不老的“老演员们”。关键还要看“谁们”来发现、引领着去发挥出深藏的潜力、潜能,各尽所能,人尽其才,还要给与适合这些人“走什么样的路”的精确制导与引领!
那天在长治市的莲花池看戏时,老百姓指着演焦光普的演员向我介绍:“看,这孩儿才二十岁,演《八大锤》耍开枪棒那才叫绝呢……”
我暗笑道:“你们大概还没有我知道的全面,我还知道他就叫“王伟”!是梨园新秀。
晋城戏曲不能停步不前,不然对未来无法交代!
反复思谋良久,我终于找到一部能让上党戏曲健康有序迅猛发展的葵花宝典,现献宝如下:
1、尽可能多参加国家级的各种戏曲比赛和汇演;(如各个年龄段的戏曲比赛,尤其是为年轻演员提供参赛机会。下同。)
2、尽可能多参加省一级的各种戏曲比赛和汇演;
3、尽可能多参加华北地区的各种戏曲比赛和汇演;
4、尽可能在晋城市和长治市之中联合举办上党地区各个剧种的戏曲比赛和汇演;
5、尽可能在本市、本地区多举办上党戏曲的比赛和汇演;
6、尽可能为年轻演员提供担纲主演和参赛的机会;
7、尽可能奖励和鼓励那些肯为为年轻演员传授技艺、传经献宝、提供帮助的中老年演员;
8、尽可能设立市一级的梨园伯乐奖,奖励和鼓励那些能为上党戏曲发现人才的剧团领导和中老年演员;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