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文艺作品都必须力求达到雅俗共赏的境地。戏曲当然也不例外。我觉得最为可行的办法就是必须至少有两个版本:对上,对专家学者,一定要雅中见俗,雅大于俗;对基层,对市场,一定要俗中见雅,俗大于雅。这样才有利于新排剧目的常演不衰的势头。哈哈......卖弄了!
<!--EndFragment-->
傅谨:
戏曲无论怎样追求创新,含蓄、简练始终是中国古典美学之所在,在戏曲剧场中永远要有给观众的留白。当导演在情感的表达和舞美、灯光的使用上缺乏节制,当表演空间被完全占满,戏曲艺术就会受到伤害。
我记得上世纪80年代初在南义城村看《皇帝于门官》时,就意外地在乡村的舞台下面见到了二黄剧团的团长李近义老师,也就是该剧编剧李小猫先生的父亲。后来,才知道他们剧团的领导永远都是在舞台下倾听观众真正的反响的。
更正:是《皇帝与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