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看了京剧像音像工程的长坂坡,张克的刘备、王立军的赵云、杨光的曹操,武打场面很是过瘾。看上党梆子名老艺人的简介中,好多小生老艺人的擅演剧目中几乎都有长坂坡中的赵云,也就是说上党梆子以前也经常演长坂坡,现在绝迹了。
以闯幽州为例,高平大团也在演闯幽州,估计是最古老的版本了,过场特别多,唱的少,我现场看过的,说实话,真不怎么样。第二个版本就是晋城团现在的版本,也是经过葛来保先生改编过的,好多了,以前长治梆子剧团就是演的这个版本,第三个就是长治梆子团现在演的版本,相比原先的版本就更精彩了。那么你说这个戏现在到底还能不能算传统戏了?
记得有一次和一位专业演员提起过是否能够恢复《岐山脚》,那位演员摇头跟拨浪鼓似得,说这本戏唱腔少,过场多,念白多,太过喧闹,不怎么好,这让我觉得很困惑,看岐山脚中的坐洞耍牙很过瘾啊,整本戏怎么就不行了呢?我们天天嚷恢复传统,这个传统戏到底怎么样啊?怎么个恢复法呢?有看过上党梆子《长坂坡》《甘泉宫》之类的传统戏的戏迷没?给大家伙说到说到,到底是传统戏跟不上时代被淘汰了,还是现在的剧团和演员演不了传统戏?
昨天晚上央视11频道空中剧院的京剧《长坂坡》我也看了,以前也看过一次。确实很不错。张克的刘备、王立军的赵云、杨光的曹操,确实是看得过瘾。张克和王立军早已对我不陌生了!我记得小时候看过尹东村(州底派的老巢)的上党梆子《长坂坡》,别看是家声戏,但是打斗的也非常不错。不知道为什么现在连吃皇粮的大剧团也不演了。估计是嫌功夫吃力拿不下来吧?估计现在剧团的演员自以为自己会穿上高底靴走些台步就是唱戏了!上党梆子现在主要是比嗓子耍唱功。
第二个回复:长治梆子团现在演的版本应该算传统戏。 第三个回复:好的传统戏演员都不会被时代淘汰,而是我们这里的剧团和演员跟不上时代,演不了传统戏被时代淘汰了。看看人家京剧,传统戏演的多棒!
对,京剧相对来说还是尊重传统的多,很多传统戏还在演,而且也没人去改他,及时有些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但大家都是坚持在演出,而我们地方戏却是在拼了命地跟京剧学,就像狗熊掰棒子一样,最后自己的东西全部丢了,学出来的东西驴不像驴,马不是马,茄子不是个茄子。我觉得有这么一个对立的情况,大家想想是不是这样:戏迷老是觉得传统好,而专业的剧团老是觉得传统的根本就上不了台面,必须得向京剧等大剧种学,到底哪个对?我也是困惑得不行不行的了。。。。。。。
楼主说的对,反正我是极力反对那些文化不自信的所谓改革创新派的专家,一味的学外边的东西,把自身的特色东西全扔了。
我也觉得上党梆子剧种某些剧团确实有文化不自信之嫌,爱邯郸学步,看见别人什么都好,月亮是外国的圆,而把自己的好东西统统地扔掉了,我这里说“可惜”二字显然不够分量,应该说“真是造孽呀!”才对。
今天我忽然觉得上党梆子丢失《黄鹤楼》、《夺阿斗》、《甘泉宫》之类的吃功夫传统戏武打戏不仅仅是现在的演员打斗功夫不行演不下来那么简单,也许这些剧目在表现上党梆子男生叱咤风云粗犷豪放的阳刚之美的同时,而致使某些急欲借助舞台展示自己婀娜多姿体态和旦角特有的阴柔之美的人心内大大不悦,认为这是在给别人搭台唱戏或者(咱也是小人物在揣摩大人物的心思!)?咱真正猜不出剧团们对车泽生老师等老艺术家在晋城市影剧院复排的那些上党梆子传统好戏置若罔闻,让老艺术家们辛辛苦苦付出的心血汗水付之东流?真正让人寒心哪!!
而普通话正是京津地面的母语,所以京剧和评剧拽京腔其实也是在说自己的“方言”呢!
上党落子就很有意思,大部门剧目都能坚持说上党方言,但是少数移植的剧目也基本改成了普通话,听着很别扭,而且你看吧,只要是新移植或者改编的剧目,那肯定是普通话。
居易老师这个词用的好:邯郸学步,东施效颦。其实上党戏说的也不是哪个县的土话,他有他独特的韵白,你看老电影三关排宴里老艺术家们的念白,我觉得可以算作上党梆子念白的教科书,郝聘芝是潞城人,但是她的念白没有潞城味,吴婉芝是高平人,但是她的念白没有高平口音,所以这个上党戏现在念白到底应该怎么样,是一个值得深思和挖掘的东西。我记得上次看山西台电视台走进大戏台栏目,有一位晋剧丑角演员,演出了一段法门寺里的贾桂,念白全部用的是京腔,评委老师当场就给他提出了质疑,为什么不用晋剧的念白?他说效果不好,我觉得不是效果不好,还是琢磨的少。移植人家的好东西不是不可以,但是绝对不能照搬,有些词,有些白,如果能够改成本地特色,那就顺口了。我这里隆重推荐一下郝同生在三关排宴里焦光普的配音:老太君,哎呀,老伯母,自为辽邦采办,便为内府官员,买的珍宝博君欢,出入皇宫内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