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同意,转自网名(妙真)发文
图/傅亚斌 文/ 妙真
话说上党地区人称戏窝,为了迎接全市的文艺调演,今年长治市各剧团都卯足了劲分别排了新戏欲奉献给观众。长治市落子剧团,也就是原来的专二团,排了改编自传统戏《两狼山》的新戏,叫《两狼山上》。12月13号和14号,我接连看了两晚上这个戏的彩排。看完彩排之后,很多戏迷朋友议论纷纷,当然有褒有贬。对于喜欢传统戏的朋友来说,还是批评的声音多一些。?
作为一个喜欢看戏的观众,在第一晚看的时候,也小有失落。大多数喜欢看戏的朋友,都喜欢传统文化,当看到传统的戏曲被改的面目全非的时候,心里面不禁有疼痛、失落、还有那种莫名其妙的忧伤。记得看落子团也是才排的传统戏《醉陈桥》的时候,由于基本对传统的东西没有改动,唱腔原汁原味,我激动的当时都想哭了。那么的地道、纯粹、过瘾!简直就像爱喝酒的人喝了琼浆玉液,美的浑身舒坦。而这个《两狼山上》,让我忧心忡忡。?
但第二天再看这个戏,我的观点改变了,也想通了。我觉得对传统戏的改编和发展还是非常有必要。也许,剧团应该同时走两条路:第一种就是原汁原味的传统戏,比如像《醉陈桥》《司马庄》《白沟河》《辕门斩子》《刘备招亲》等等;第二,就是一定要发展。不能死守着这几部传统戏曲就算完事了。可以想一下这些传统戏曲是怎么来的,传统,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再传统,也不是原始社会就有的,而一定也是发展起来的,只不过由于经典,流传下来了而已。所以,好的艺术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一定是越变越好的。对于当代戏曲来说,肯定不能一直守成,而是要不断的变化和发展。当然要变的越来越好、越来越美。让观众欣赏到更加完美的地方戏曲艺术。?
新编的《两狼山上》,我觉得有几个方面的发展和改变还是非常不错的。?
首先是华美??
舞台的华美和音乐的华美,直接给观众带来视觉和听觉上的艺术享受。?
戏一开始,舞美布置就非常大气,用几颗沧桑的大树在昏暗的灯光下孤幽荒凉,虽然打破了传统戏曲的那种一桌一凳写意的感觉,但是也同时瞬间把观众带进了当时的那种历史氛围,让观众一下子就穿越到了北宋时期金沙滩那一场悲壮的战争。?
还有佘太君的造型。有很多戏迷朋友表示接受不了佘太君在这个戏里的造型。服装和发饰都有较大的改变。在上党地区戏曲舞台上,佘太君的造型基本上是固定不变的,黄不黄绿不绿的服装,黄不黄白不白的面容,头上包一块布,还经常拄一个龙头拐杖,一出场总是老态龙钟。《两狼山上》对佘太君的造型做了改动,服装上面加了一层像绶带一样的、感觉像皇家御赐的巾,头饰去掉了传统的包头布,而是更加大气更加符合宋代贵妇的装扮发型,高高挽起的花白头发,插着美丽的珠花。其实像这样的改变我觉得是可以接受并且支持的。因为老太君的这个形象说实话觉得都有一点审美疲劳了,这样的改变第一符合历史上的服饰演变,第二符合人物高贵的身份特征,第三服饰之美给又观众带来了愉悦,让人眼前一亮,有何不可呢
可圈可点的华美还有剧中六个儿媳妇和八姐九妹一共八个年轻女人,皆长袖飘飘,起到了非常好的舞美作用,让舞台变得非常的华丽美好。戏曲毕竟是舞台的艺术,而艺术就要你给人提供美的享受。??
不能不说的缺点?
刚排出来的戏肯定不会尽善尽美,假如观众都是一片赞誉之辞,这肯定也是不对的。这个戏肯定有它的不足之处,作为一个普通的观众,我自己的感觉就是有这么几点:第一就是合唱独唱虽然好,但感觉和上党落子的音乐是不搭调的、不对路的。就好像穿衣服一样,传统的长跑马褂上面披了件西服,一种怪怪的感觉。?
还有就是那个王侁,在这部戏里,他应该是属于一个坏人,以语言激将,逼迫杨继业进军的人是他,而不是潘仁美。这个情节也更符合历史史实。这毕竟是戏曲,多少应该有戏曲的特征,建议能否给他的脸谱做一些修改,比如画一点白色的图案,让观众一眼看到他确实是一个比较坏的人,而不是一个亲王或者是一个正直的人。
第三,感觉杨继业对他的青鬃马的那种你感情戏有一点太长了,抢了戏,因为这个戏毕竟是表现杨继业在两狼山上的悲壮故事的,而过多的和“马”的这种情感戏,虽然很煽情,但多多少少的削弱了主题,有点跑题了。建议还是还是对马的这种情感戏应该进行一些删减。
总体大好,部分不足。再做调整,精雕细琢。充满希望的《两狼山上》,充满希望的上党落子!从这部戏里,看到了上党落子的希望,上党落子应该发展,必须发展!但同时要保留经典的传统剧目,不要轻易想当然的改动,要改就要越改越好!?
祝福市上党落子剧团的《两狼山上》汇演大热!
这样如此好的好戏一定让潞安剧院观众爆满,恐怕要出现一票难求的紧张局面了!
长治市上党落子剧团在传承中求发展的路子走对了!赞赞赞!!!
因循守旧就要灭亡,就要完蛋。让有些自以为是的人看着老祖宗留下的的好宝贝一步步走进历史博物馆吧!
真的,这绝不是危言耸听。改革创新就有出路,与时俱进才有希望,因循守旧就要灭亡,就要完蛋,彻底完蛋。让那些自以为是不可一世的人眼睁睁地看着老祖宗留下的的好宝贝一步步走进历史博物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