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沪剧演员马莉莉,已经渐渐谈出沪剧舞台,但她仍非常关心沪剧。如今沪剧出现颓势,其市场萎缩已是不争的事实。
为了传承,她作了大量调查和研究,发现根本原因是:沪剧所依托的基础——上海话已经开始退化。为此,作为政协会员她,在上海政协会议上,大声疾呼:上海话,要尽快地保护和规范。
现在很多上海小囡已经不会讲,讲不好上海闲话了,马莉莉和不少会员有了共识:规范和保护上海话应提上日程,是弘扬上海城市文化,留住城市之魂。
如今上海沪剧专业团体仅存3个,编剧缺乏、演员流失,沪剧已大不景气。从表面看,是市场经济冲击的因素,但实质是沪剧已缺失了它生存的土壤——上海方言大大的萎缩。
上海母语濒临危机!现在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已不讲上海话,与别人已经不能够用上海话来沟通了。由于移民和外来文化的影响,上海本地青年也慢慢流失了母语。沪剧以上海话为支撑的,离开了地方语言,离开听不懂上海话的观众,沪剧怎么能传承下去,更不要说发展了。
保护上海话,就是保护上海城市文化。中华文化是由各地文化组成的,浙江搞大型活动,必定有越剧,安徽搞活动,必定有黄梅戏,江苏的活动必定有评弹和锡剧参与。可能我们上海是大都市的原因,却常常忘了沪剧。
由于困境的影响,上海话的市场越来越小,能讲原汁原味的上海话的人更少。现在沪剧招生,很难招聘到发音合格的年轻学员,近年招来邻省的学生,进校就得化大力气学比外国语还难学的上海话。
马莉莉还建议:电台和电视台,每天花半个小时,用上海话播报新闻。在公交、轨交等报站名时,用三种语言:英语、普通话、上海话。
(以上是马莉莉在市政协会议上发言摘要)
其实方言土语的道白和演唱加上独特的曲牌才真正是地方戏的魂。可以假设所有地方戏统一用标准的普通话道白和演唱那会是个什么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