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戏之前,在这里想说明的是:以下只是个人的一点小看法,有不对的地方,希望戏迷朋友和当事人多多包涵。
长梆有一个优秀青年演员叫郭栋杰,在晋东南的戏迷中间,是人所共知的;郭栋杰有条极为难得的好嗓子,也是人所共知的。
前天在牛匠看了长梆的两个戏,二黄《打金枝》和梆子〈汉阳堂〉,郭都饰演了角色。戏迷们说,郭栋杰已经是长梆的顶梁柱之一了。
先说郭饰演的唐代宗。虽然戏份不多,但作为一人演员,郭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身高、扮相、嗓音都没的说,往台上一站或一坐,一位有道明君的形象就呼之欲出了(至少在这个戏里唐代宗是这样一个人物)。用咱现在的话说,叫“有气质”!作为一个上党梆子男演员,郭的嗓音条件极好,极为难得——他的音质很纯净,嗓子有“宽度”和“厚度”,也有“高度”,运用起来轻松自如,游刃有余,听起来非常悦耳。
那天晚上,郭饰演的是《汉阳堂》中的主角海瑞。这个戏是郭的师傅张志明老师的代表剧目之一,曾进京献演。戏刚开演不久,我就诧异不已——郭与师傅的唱腔竟极为相似,这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尤其在甩腔的时候,竟与张志明老师的音色完全相同!按说,弟子的唱腔酷似师傅,没什么大惊小怪的,但我还是想说几句。
弟子要向老师学习,肯定要研究、摩仿老师的唱腔,尤其演《汉阳堂》,郭在演出之前,肯定多次看过、研究过师傅的唱腔和表演,甚至张老师可能亲自指导过他如何唱、如何演。所以,弟子的唱腔像师傅实在是无可厚非的。但这里面还是有一点小问题:客观地说,郭栋杰的嗓音条件要比张志明老师好,张老师的中低音很有韵味,很有特色,很耐听,但高音听起来略显吃力——当然,张志明老师在当下上党戏曲界的影响是人所共知的,其艺术水平是戏迷朋友们公认的,嗓音方面的小小瑕疵如白璧微瑕,丝毫不会影响他在上党戏曲艺术界的地位。如果郭在学习张老师的唱腔时,在高音区不是自如地发挥自己的嗓音优势,而刻意地学习师傅、在音色上尽量接近师傅,其做法是值得商榷的。
一般戏迷学习唱腔,往往过多地受嗓子音色等因素的影响而追求形似,这个问题不大;但专业演员在学习过程中,则应该形神并重,不但注重音色等方面相似,更应该注重对师傅唱腔内在神韵的体味和展现。我个人觉得,郭所面对的情形比较特殊,他嗓音条件特别好,可以不按通常规律办事,完全可以舍形而取神,注重神韵的学习。
我只看过郭演的这两个戏,这一现象在《汉阳堂》中表现明显,而《打金枝》中却没有发现,不知他在其它戏中的唱腔是否也是如此,所以判断可能有误。若有不对的地方,请大家谅解。
最后,还是要强调,我只是发表个人一点看法,说的可能是外行话,希望戏迷朋友和当事人能见谅。同时,也希望大家平心静气地发表自己的高见,不要发生不必要的、过火的争执——我很怕这个!
郭栋杰,长梆的希望。
同感 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