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帖是代同事“禅茶一味”发的。
戏缘
“拉大锯,扯大锯,姥姥门前唱大戏,唱的什么戏,唱的红灯记,就是不让妞妞去”小时候每次被妈妈拉着手唱起这首童谣时,总会因为不让妞妞去噘起小嘴,然后妈妈就会把我搂进怀里,笑着,哄着……
姥姥门前年年都在唱大戏,我却未曾看过一次,总觉得依依呀呀的唱腔像催眠曲。可世间的事又是这么奇怪,最近,我却与戏有了不解之缘。
因为喜欢摄影,在朋友的建议下一起到西上庄的西掩去拍关于戏曲的片子。那是一个下午,天气不错,很适合拍照,我们驱车来到西掩,刚进村便听到锣鼓点的跳跃声,不知为什么心情一下子激动起来。戏台就搭在村委会前的空地上,背后便是绿油油的麦田,不知名的野花大片大片盛开着,黄的,紫的,亦或是听了这远古的唱腔,在风中摇曳着,舞蹈着,台上演员的唱声和那热闹的锣鼓点毫无遮拦的在麦田间飘荡着,传出去很远很远。
我们来到后台,这里是我从未涉足过的领地,穿梭在五颜六色之间,有些慌不择路,眼花缭乱,演员都忙着在做上台前的准备,上妆的,穿衣的,戴头饰的,忙中有序,不亦乐乎,因为是第一次近距离的接触戏曲,我甚至找不到拍摄的感觉,只觉得眼睛忙的要命,东瞧西看,后台很逼仄,生怕自己影响了他们,找了一个角落静静的坐下来,看着,心在这时才平稳下来,于是拿出相机,用我的探头去捕捉他们的灵魂……
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接连拍了几场,后来发现看戏的时间远远大于拍照的时间,自己会陶醉在那水袖飘舞之间,会随着锣鼓点哼唱那听不太明白的唱词,会痴痴地盯着演员的脸发呆,会随着他们的喜怒哀乐而或喜或悲,我不知道这样可不可以被叫做戏迷,我只知道我的生命中从此又多了一份割舍不下的缘分。
戏缘之一:看戏
在拍片的过程中,最佩服的是台下的那些观众,他们竟然可以看的明白那些离我们几百年的故事,在他们中间不乏不识字的老人,屏幕上的字是看不来的,全靠眼看耳听,悲喜全在一念之间,很多老人是从外村赶来听戏的,问起他们台上的戏,他们会滔滔不绝的给你讲来,千百年的历史都在这口舌之间了。在他们的脸上写满了岁月的沧桑,一如这古老的唱腔,醇厚绵长,我们的上党戏能有这么多的老戏迷,是幸事。
戏台下因为有他们便多了一份欢快的笑声。小孩子是最喜欢凑热闹的,全村的孩子好像一下子全来了,三三两两,追着,闹着,也许他们的快乐并不在戏,而只在热闹,套用时下的流行语就是“小弟看的不是戏是热闹”。想起鲁迅的《社戏》,迅哥哭着闹着争取到看戏的权力,一路欢歌来到戏台下,无非是为了那些小吃,为了那份热闹,“偷豆”不是为了吃豆,无非是感受那份刺激,至于台上唱的什么与他们没有关系。不过,也许潜移默化之间会有小戏迷诞生,对于我们的传统文化,这,也是幸事。
年轻人的影子在这里并不多见,也许他们正忙碌在城市的各个行业,无暇停下来享受这份悠闲自在,或许他们一如昨天的我,只是不喜欢而已,但世间的事总是无常的,谁又能说他们的戏缘不会在这无常中降临呢?你瞧,那几个年轻人不是已经醉了吗?
在晋城广电网看过,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