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上党戏曲论坛 http://bbs.www.sdxq.cn

上党戏曲网|上党梆子|落子|鼓书
共5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西调”、形成

1楼
中年人 发表于:2011/9/18 16:54:42

  

 

    河北省南部流行着一个戏曲剧种,邢台地区称它为“泽州调”,曲周、肥乡、鸡泽、广平等县称它为“泽州戏”,永年、沙河称它为“西调”、“三搭板”(专指搭舞台时,前台需三块木板才成),而磁县、峰峰一带却称它为“枣梆”。20世纪50年代,统一定名为“西调”。(太行山之西的戏曲)她是上党梆子一个嫡亲的姊妹剧种。
  清朝咸丰年间,曾有上党梆子班社东出太行在河北各地演出过。光绪三年,山西遭了特大旱灾,赤地千里,颗粒无收;饿死之人,枕藉道旁。戏曲艺人失去了赖以生存的衣食父母,更难度命。恰逢河北肥乡县申营村一个名叫申老永的商人到山西做买卖,他生性豪爽,广多交游,乐于助人,尤其是热爱戏曲。他见上党梆子艺人度日艰难,就建议他们组班到河北演出,并愿意变卖货物,垫支盘费。晋城望城头村上党梆子艺人田书德就联络同行,随申老永到了河北。田书德善演旦角,扮相妩媚,做戏细腻,嗓音逶婉,深受河北观众欢迎,将他誉之为“大闺女”。转年光景稍好后,艺人们纷纷返回原籍。田书德因家中没了亲人,河北观众又恳切挽留,就留下来设帐授徒,精心传艺,第一个科班就设在申老永家。徒弟以“宝”字排名,有金宝、银宝、来宝、跟宝……40多人;第二个科班办在永年县北社村,徒弟以“旗”字排名,红旗、白旗、绿旗……也有40多人;第三批仍在申营村开办,徒弟以“水”字排名,有水花、水月、水仙、水沫……等30余人。第二班的白旗叫谢天禄,广平县平固店人,工花旦、青衣,以唱工见长,他同唱花脸的“红旗”弟弟谢天祯出师后,又在永年、曲周开科授徒,培养了一批“桐”字辈艺人;与此同时,山西阳城一个名叫“满脸”的上党梆子艺人,也在曲周演出、授徒,他的徒弟以“元”字排辈,其中的六元成名后,又培养了一批“桂”字辈徒弟……上党艺人就这样连锁不息地为河北培养了大批上党梆子演艺人才。辛亥革命前,有10多个西调班社在冀西大地活动,这是它的鼎盛时期。
  田书德为上党梆子的传播贡献了自己的一生。他死后就葬在河北鸡泽县孔堡村,墓前的小石碑所刻铭文是:泽州府望城头戏祖田书德之墓———民国七年。
  北洋时期的军阀混战和日寇侵华时期的战乱生活,西调和上党梆子一样,濒临灭绝边沿。祖国的新生,也使戏曲获得了再生。1963年,永年西调剧团到上党地区作“探亲演出”,正与也来“探亲”的山东枣梆剧团不期而遇,他们与上党的梆子剧团欢聚一堂,切磋技艺,一时传为盛事儿。此后,西调剧团曾多次到上党来交流演出,加深了亲缘剧种之间的感情。

2楼
无语人生 发表于:2011/9/18 21:32:25
辛亥革命前,有10多个西调班社在冀西大地活动,这是它的鼎盛时期。
宝贵的资料,学习了,谢谢楼主
3楼
西调老谷 发表于:2011/9/18 22:04:46

愿西调再次辉煌起来啊!

4楼
马莉 发表于:2011/9/19 12:03:23
         欢迎西调剧团再来探亲,当然希望是强大的阵容,祈盼!!!
5楼
山石 发表于:2011/9/19 17:35:15
永年的经济状况如何,决定着西调的发展.政府财政富有了就愿意提高文化品位,百姓钱袋子鼓了,就要渴望精神文化生活.
共5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 2009 - 2021 上党戏曲论坛 晋ICP备15004613号 晋公网安备 14050002000301号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3.0
Processed in .04700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