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60后,上小学和初中的时候,经常听大人在街头静静有味的对西调评头论足,兴致盎然,那时候刚刚懵懵懂懂,也没有什么文化生活,就是邻村看个电影,要是过年和赶会,就热闹了,一般就会唱戏,我对戏曲的爱好就是从那个时候慢慢的喜欢上的。我们村那个时候算得上是个比较富裕的村子,一般请的剧团都是县级的,什么河南的豫剧,石家庄的丝弦,武安的平调落子,山东的二夹弦都唱过,但是最让我喜欢的莫过于咱们的家乡戏西调,只要西调的幔子搭上。自己的魂就被勾住了,心情就会莫名其妙的激动起来,那时候名角多,场面大,锣鼓一响就往舞台跑,尤其是西调的长皮拉起,就知道好戏开场了,西调最有名的剧目要数潘杨讼和海瑞告状了,那个时候没有摄像机,也不想现在有手机可以摄像,那个时候谁家要是有台录音机那就是让人羡慕的不行不行了。呵呵,西调来村里唱,有录音机的就把录音机放在台子上录音,等村里有红白喜事的时候就用高音喇叭放!录的最多的就是张海臣老师和与韩建华老师的对唱。最喜欢的就是张海臣老师的老臣为民进一言,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引人共鸣,再就是见八王和劝学。戏曲里的传统文化最丰富,最能点化人,教育人,感动人,激励人,鼓舞人。现在的年青一代都被网络游戏所迷恋成瘾。再不拾起咱们的传统文化教育他们,教会他们忠孝仁智信,就要毁掉几代人,你就有再多的钱有什么用?对我们的家庭和社会要造成多么大的危害。如果年轻人能够喜欢戏曲汲取戏曲里的文化精髓,为时还不晚,社会才能和谐才能安定,才能改变现在社会上的各种不良风气,唯利是图金钱至上的观念!只有教化了人心,扭转了风气,才能重新塑造公德,才能爱国,才能家富国强,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12月28号西调艺术研究院的成立让我们看到了西调的希望,看到已年过古稀的张老多年的呼吁终于有了现在的开始,心情真的很激动,也很感慨,希望西调以此为契机,不负众多西调爱好者的期望,不浮不燥,沉下心来,刻苦钻研,在老一辈艺术家的指点下迅速脱颖而出,为西调的繁荣和发展尽心尽力。
戏曲里的传统文化最丰富,最能点化人,教育人,感动人,激励人,鼓舞人。
说的太好了,把西调那些戏迷发动起来,让西调如星星之火,燎原永年河北大地,敦促政府不关心不行,不做更不行;感染老百姓不爱不行,不看更不行。
西调根底还是很扎实的,包括观众群体和演员水平。
喜欢西调的戏迷都是因为小时候,
但是西调好多年不进我的村子了,我怕我村子的小孩以后都不知道西调,不看西调了。
弘扬西调,应从娃娃抓起,抓住了童心,就抓住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