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党戏曲论坛戏曲交流【戏迷闲谈】 → 为上党戏挑刺 99 整建“上党剧” (简称“党剧”)的可行性思考


  共有10855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为上党戏挑刺 99 整建“上党剧” (简称“党剧”)的可行性思考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老申
  1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职业侠客 帖子:451 积分:3799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3/8/29 11:36:30
为上党戏挑刺 99 整建“上党剧” (简称“党剧”)的可行性思考  发帖心情 Post By:2015/8/11 9:21:24 [显示全部帖子]

整建“上党剧” (简称“党剧”)的可行性思考


近百年来,我们这个苦难的国家,经历了一个特别的阶段。尤其在文化领域,从民国初年,特别是那一声“炮响”之后,就西风东渐,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受到的很大的冲击。打到“孔家店”,肃清“孔老二”的流毒之后,“文革”动乱年代“去中国化”更是猛烈,“破四旧”连上坟压纸,祭奠先人也不行了。过大年要过“革命化”的年,初一不能上坟,而是要到田里去“加边磊岸,里切外垫”。

近三十年来,先是有港台“洋泾浜”文化入侵,后又有西方性文化在大陆的盛行,唱歌时用手抓住裤裆,一扭一扭地动着。在此影响下,包括戏剧在内的所有文化艺术形式,都受到了极大的冲击,而戏剧是受害最重的。先是只能唱那位“旗手”树立的“革命样板戏”,导致观众越来越少,最后不少剧团也解散了。当重新能唱“帝王将相 这些传统戏时,观众,特别是年轻观众又热衷于肚皮舞、街舞,甚至一些品味地下的小品了。在这种情况下,戏剧观众能不减少吗?

所幸,近些年来,孔夫子又回来了,说《论语》,讲《论语》,以儒家文化为特征的东方文化又重新出现在中国大地。“十八大”之后,我们听到习近平主席的“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的论述。我想,对于文化艺术,特别是戏剧来说,这无疑是福音!

我在“中国上党戏剧网”认真地读了不少网友的关于振兴上党戏的意见和建议。不管是“主要矛盾”还是“次要矛盾”,大家的意见和建议都很有道理。

我觉得,要使戏剧能重新找回观众,不能太着急。不能急着去讨好年轻的观众,甚至那些喜欢低级趣味的观众,也不能过分地使用“高技术”。戏剧业者和观众都要有耐心。

经过近百年的“去中国化”,要想扭转人们的欣赏习惯需要时间。就像“公社化”,虽然只有约二十年的时间,但直到现在,农村里人们还在说“公社、大队、社员”,人们需要时间去改变已经形成的思维和习惯。而对于年轻人来说,他们永远是喜新厌旧的群体,当他们有了一定的经历后,他们会认识到,中国的戏剧包括了歌唱、舞蹈、小品、美术,魔术和体育,现在还有光电技术,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综合性的艺术形式。中国戏剧中的质朴、洗练、童趣、讽刺,虚与实的交错、假扮与真实之间的微妙关系是我们特有的,提供的高级的审美和艺术营养只要党和政府坚持不懈地宣传我们的东方文化,观众会回到对戏剧的偏好上来,但这需要时间,要化代价。

但是,馅饼不会从天降。政府要加大投入,予以支持。这就要努力使领导们加深对戏剧 —— 这个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和正能量的阵地的认识和印象。在咱们大陆,“书记挂帅”不是一句空话和套话,而是实实在在的有效措施。领导心中有了你,就会从精神和资金方面给予支持,起码能让从事戏剧演艺的人们过上略高于普通市民的生活水平(据说,一些剧团的演职人员享受公务员待遇,这就好)。让他们静下心来去研究老一辈传下来的每本戏,并尽量优化它们。就我所看过的一百多个视频中,我觉得它们的内容都是正面的,是宣传咱们的传统文化,是“仁、义、礼、智、信、忠、孝”,但也存在不少缺陷。同时,还要让他们有时间和资金编演新的适合观众的不断更新的对戏剧的欣赏偏好的好戏来。

有资料表明,1990年代以后,戏剧艺术被抛入市场的汪洋大海让剧团自寻生路。完全基于市场逻辑的艺术政策或许符合市场规律,却和艺术规律风马牛不相及。西方的经验也揭示了同样的事实。戏剧市场化最彻底的美国,其戏剧水平就难以超过一些采取赞助政策的国家,远的不如太阳王时代的法国,近的不如苏联。

另外,咱们是否应该有的新的思路?上党地区的两个市有没有可能共同建立一个机构,对本地区有上党特色,且外地没有的的剧种 —— 梆子、铙子、秧歌等进行整合,创建新一个的剧种,比如名为“上党剧” —— 简称“党剧”?

上党地区的总面积为二万三千三百多平方公里,人口最多也就五百万,如果放在太平洋中,应该是一个不小的国家了,可是在中国只是个“小地方”,但却有七个剧种,长治还有个豫剧团,还有什么“青戏”和“对戏。一个剧团一种戏,一个村里今年“写”了梆子,看铙子还要等到明年或到别的地方。所以就有了一些“演出队”走村串镇,歌曲、梆子、铙子、秧歌鼓书,甚至快板和小品一起上,颇受欢迎。

对于梆子戏唱京剧(或二黄)曲调,我曾经颇有微词,觉得是胡闹(这是因为本人对上党戏的渊源不了解)。但反过来想想,“演出队”受欢迎是有此需要的存在。孙子曰:“法无定法式无定式因时利导,兆于变化有市场就应该有产品才对。所以,假如一个剧中既有梆子曲调,又有“鐃和秧歌等曲调,或许可满足更多观众对戏剧欣赏的需要。其实,京剧和多个剧种的起源,它们都是在对多个剧种的兼收并蓄,互相融合的情况下才形成现在的剧种。我们上党地区是否可以效法?据我所知,晋城有上党戏研究院,长治有戏剧学校,研究员和老师们是否可以做这个工作?从学校,或者某个既唱梆子,又唱铙子,还熟悉秧歌的剧团的新编戏开始试验?

要做这件事其实不难,主要是在唱腔上的设计。就我的感觉,梆子唱腔大气,子唱腔细腻,感情色彩重,秧歌之比较活泼。专家们是否可以参照京剧的办法设计出一些曲牌,并且使这些曲牌在同一本戏中根据情节的不同而出现,让各阶层观众有多种戏剧艺术的享受?让上党戏更能深入乡土和城市之中?

长治戏剧学校的梆子戏《窦娥冤》中有一段是判案的法官唱的,他的角色好像是丑角,那段唱听起来就没有丑角的味,但如果用秧歌中的曲调唱,或许更好些。

对于演员来说,演唱梆子、子还是秧歌,应该没有问题。我看到过郝老师的梆子《三关排宴》,也看过她演的铙子《灵堂计》。我想,只要鼓板和乐队前奏一起,演员什么腔都能唱。

老子曰:“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可以先从讨论这个议题开始,逐步达成共识,并开始这个“工程”。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在中国的大地上能有一个新的剧种 —— “党剧”出现!(党剧,多好听的名字!)

不好意思。我也是没事时海阔天空地想想,好在我已在本网上行走近两年,多是熟人,不怕大家笑话。望各位专家、行家、网友,还有剧团的领导和把式们也谈谈看法。扔砖也可以!!!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8-11 9:25:31编辑过]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老申
  2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职业侠客 帖子:451 积分:3799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3/8/29 11:36:3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5/8/12 9:58:53 [显示全部帖子]

以下是引用大戏高腔在2015-8-11 12:57:27的发言:
过去的班社、剧团曾经是梆子\落子\秧歌三下锅,或者梆子\落子两下锅,以及梆子\秧歌,或者落子\秧歌两下锅。现在这样做,没有多大意义。
非常佩服 大戏老师 对上党戏剧知识的了解程度。堪称专家!
你所说的,我理解是类似我在文中说的“统筹”。就是一个剧团可以唱几种戏。
能分析一下整建“上党剧”的“不可行性”吗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8-12 9:59:58编辑过]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老申
  3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职业侠客 帖子:451 积分:3799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3/8/29 11:36:3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5/8/12 10:10:13 [显示全部帖子]

以下是引用月下独酌在2015-8-11 19:56:47的发言:

      个人觉得,没有可行性——这种整合多个剧种,创造一个新“党剧”的设想是荒谬的。
  戏曲的产生、演变,有其自身规律,跟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等方面面的因素都有关,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这种大的剧种整合,不是人为因素或者说人力可以完成的。即使做了,也会出力不讨好,得不到观众的认可——它是违背戏曲和剧种发展规律的。
  “人造剧种也有的,吉剧、辽剧,但据说其生命力并不太强。

谢谢版主的关注!
这里所说的“整建上党剧”和人造吉剧等还是有区别的。应该类似京剧的产生。
方便的话,请从”自身规律,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等方面面的因素“,论述一下其”荒谬“性,或”不可行性"。
再次表示感谢!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老申
  4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职业侠客 帖子:451 积分:3799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3/8/29 11:36:3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5/8/12 10:13:48 [显示全部帖子]

以下是引用青竹子在2015-8-11 20:53:52的发言:
京剧的京代表北京,晋剧的晋代表山西,豫剧的豫代表河南,党能代表什么?
谢谢版主关注!
当然是“上党”!
或者不简称“党剧”,也就是了!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老申
  5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职业侠客 帖子:451 积分:3799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3/8/29 11:36:3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5/8/12 10:16:44 [显示全部帖子]

以下是引用真水无香在2015-8-11 21:23:47的发言:

神马剧?


谢谢版主关注!

版主是问 “什么剧”吗?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老申
  6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职业侠客 帖子:451 积分:3799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3/8/29 11:36:3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5/8/12 10:20:20 [显示全部帖子]

以下是引用三晋风采在2015-8-11 20:43:48的发言:
      老申说的也是我想说的,确实感人肺腑。[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8-11 21:57:00编辑过]
谢谢三晋网友的关注!
确实是想让上党戏兴旺起来。
曾经看到村上的戏台下只有三五十人在看戏,心里太失落!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老申
  7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职业侠客 帖子:451 积分:3799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3/8/29 11:36:3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5/8/14 9:50:22 [显示全部帖子]


谢谢上述几位老师和专家的关注和评论。
如果,咱们上党把三种戏整合在一起,不行的话。京剧也是几种剧拼合起来的,比如其中有汉剧、徽班、二簧,据说还吸收了秦腔,当然还有他们当地的唱法。他们怎么就兴旺并发展起来,文革中一度还成了中国唯一的剧种呢?
确实是想让咱们地方戏也能发展兴旺!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老申
  8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职业侠客 帖子:451 积分:3799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3/8/29 11:36:3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5/8/17 9:41:02 [显示全部帖子]

     补充两点想法:
     1、看戏听戏等对艺术的欣赏有个习惯问题。1960年前后,村里装上全县可以收听的喇叭,到中午时分会广播上党戏,大家就端着碗边吃边听。后来突然有一天广播了一种不知什么调子的戏。有到过太原的人知道这是“山西梆子”。刚开始大家一听到广播这种剧,就不听了。时间长了以后,渐渐听得人也多起了,也觉得蛮好听。更典型的是文革中京剧,包括我在内,有许许多多的人都能将《沙家浜》中的“智斗”一场,完整地唱下来吧!
     2、还有就是感情问题。一般人对习惯了的东西,总会产生感情,这就像民国时期剪除男人头上的辫子。照理说,中山先生领导民众推翻清廷的腐败统治,恢复中华,这是两百多年来中国多数民众盼望的幸事,但我村曾经有位读过书的老人,一直到1958年他去世,仍然留着他的小辫子。我问他,现在都是公社化了,大家都把辫子剪了,你怎么还留着辫子。他说,我不懂,他从小就一直留着,是我身体的一部分,不能剪掉。我看这就是感情问题。
      我觉得,正如老子的理论中说,宇宙中的万物都是可以变得: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用现代哲学来说,就是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老申
  9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职业侠客 帖子:451 积分:3799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3/8/29 11:36:3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5/8/18 9:29:03 [显示全部帖子]

以下是引用易居者在2015-8-17 12:01:43的发言:
       申老师对上党戏曲的赤子之心唯天可表!谢谢!
谢谢李老师再次关注!
一本戏,可以满足观众对上党三种戏的欣赏,应该是可行的吧!
只要习惯了,当没有问题!
欢迎共同推动!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老申
  10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职业侠客 帖子:451 积分:3799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3/8/29 11:36:3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5/8/19 9:12:48 [显示全部帖子]

以下是引用月下独酌在2015-8-18 19:29:10的发言:
       这个,个人觉得,真的不可行,推动也不行。
谢谢版主再次关注!
一家之言而已。或者像 大戏老师 说的,在文艺晚会上来个联唱试试?
中央台有许多这样的,甚至是各种戏剧联唱节目!
世界终究是你们年轻人的!


 回到顶部
总数 19 1 2 下一页